你怀揣父母的叮嘱,将钢琴梦想裹进行囊。
几度春秋寒暑,依旧顽强。
可知否,故乡亲人的守望,在每一个日落黄昏里滋长。
写一纸家书,在文字流淌中体会绵长温情。
递过相思千里,这一封家书让冬日有了暖意。
今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份家书,
一位如皋父亲给孩子的谆谆教诲……
给儿子的家书
致18岁鞠小夫:
小夫,今天你18岁,成人了。尊重你的意思,在家练琴不出去吃饭,那爸爸随性写点文字给你,以纪念和庆贺一下。
前些天,你幼儿园的同学家长,去南京栖霞寺红叶林,偶然发现了你在13年前栽下的一棵小树苗,历经风吹雨打,现在已长成大树变成一道风景,爸爸还专程去拜访了这棵树。当时我的感受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呵,如果需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你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
感谢你妈妈,18年前生下了你,你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和生趣,毎一个人活着不完全为了自己,给别人带来欢乐亦是一种幸福和品质。
不轻收一文,不敢忘一粥。从小爷爷就这样告诉过你爸爸。爷爷转业在医院当院长,困难时期,寒冷的冬夜查房时他会将自己的大衣悄悄披在病人家属的身上,感恩一切,常怀敬畏之心,才能让自己的心变得柔软和安定。你的成长,倾注了很多老师、长辈及相识不相识叔叔阿姨的关爱和帮助,水沸腾到100度固然辉煌,但从0度到99度又岂能没有火的辛劳?你要永远记住他们,即便是从小带过你的慧姨吴妈们,也要记住,记得小学时吴妈回来告诉我,你在自行车后车上将合用的雨披推给吴妈多一点,怕她淋了身子,爸爸听了一阵感动,七岁看老,相信你会常怀悲悯之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在学习音乐和钢琴的小弟弟小妹妹们,人的成长中倘若遇上一个人或一句鼓励关心的话,很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小夫,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只是井口大小不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谦虚谨慎不同于随波逐流,崇尚独立思考和个性与谦逊精进是成长的左膀右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艺无止境,学习才是人生最好的职业,读书才是人生最优美的姿态;无知者才显无畏,无智者方无格局;攀登专业巅峰追求音乐的真谛去享受她体会她欣赏她是终极目标,超过别人比过别人那是浅薄的原始人生理想,弹琴、读书、写诗、旅游、健身…甚至与小猫小狗交谈,博览生活全书才能人生丰满溢彩。
你平时有反对我“说教”,小时候还打过你,爸爸以后会改正(打不过你了),就借今天这个机会道歉。但有一点还是要叮嘱,永远热爱你的祖国,无论你在什么地方,“你所站着的那个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就怎么样”,任何一个以祖国为荣的人在任何国度族裔都是让人尊敬的。13岁,你去日本访问演出,日本乐团为你在音乐厅里悬挂五星红旗;14岁,你参加国际奥委会青奥会开幕式代表澳洲板块出场演奏;16岁成为奥地利音乐之城萨尔茨堡“中奥音乐文化大使”,17岁又被授萨尔茨堡“旅游大使”称号,每每时刻爸爸妈妈总为你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努力的中国少年而自豪。学好母语提升英德语言,传播东西方艺术,尤其是推荐中国灿烂文化将是你今后长期学习中的责任和义务。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是常规,但有钱能使磨推鬼才是逆袭,世界翻天覆地科技日新月异,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然而,今天送你爸爸最喜欢的《国际歌》中的一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记住没有什么人应该帮助你,让钞票蕴含生命吧,缺乏情怀的钱只是一堆废纸,大家赚才是赚;艰苦朴素固然要守,但钱不是靠节约出来的,要敢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学会理财,明辨风险,“情况不明,就地宿营”,冲动永远是魔鬼,谨记天上不会掉馅饼,人间处处有陷阱;去做自己喜欢的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我赞成先立业后成家,没有稳定的收入住哪?将来喝没有雾霾的西北风可能也会收费的。
小夫,幼儿园和小学里你也蛮调皮的,和爸爸一样,经常会弄点恶作剧和点燃战争,我就怕接到老师电话。转眼,今天,你成人了,尽管江湖之中有丛林规则,然,男人可以无胸,但要有胸怀。凡事换位思考便易释然,这是你的优点,宽容律己是传统美德,慎言慎鲁莽是为人之道,负能量的东西不听不传不关注,网络有风险,交友須谨慎。面朝大海向暖而生,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永远让阳光洒在你的身上。
亲爱的小夫,你渐丰的羽翼不再仅仅属于父母,求学工作也会让你远离我们,漫漫长路风多凉,勿忘经常添衣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保护好自己,爱护自己就是爱护父母,爱护所有爱你的人。以后的日子大多要你独自思考前行,无论是学习、生活、工作、交友、爱情…儒术中华有句老话,忍字头上一把刀,但爸爸要告诉你咱们大中国还有另外一句:要么忍,要么忍无可忍。男子汉不惹事但不怕事,要学会担当。相信任何时候,无论你决定做什么,无论你幸福还是挫折,爸爸永远和你在一起。
终于写完了,此刻我想喝点酒。
爱你的爸爸
2018.01.30 零点55分
鞠健夫,如皋人,生于1958年。新华报业集团《扬子晚报》文艺部主编,上海电影学院教授。少时习笛,考入梨园,改司鼓板,专攻程派(砚秋),曾任省京剧院指挥,其后转行从事文化记者近20载。
(来源:如皋发布 编辑: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