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观众微评
专家说 | 胡薇
“《二十四个奶奶》以情感人,将亲情与民俗交织,聚焦祖孙的情感脉络所完成的精神意蕴的传递,为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播披上了一层童趣的外衣,成功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兴趣点,吸引着他们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去感知、去探索。只有心有所系、明善诚身,才有可能在人生的跋涉中守住本心、不为各种欲念所惑,从容对抗生命与回忆的消逝,还能时常像孩子一样轻松地钻入到幸福的感觉中去。”
演前荐 | 胡薇:心有所系 明善诚身——评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
观众有话说
张佳一 普德村幼儿园(家长整理润色)
这个周末我和爸爸妈妈在雨花剧院观看了儿童话剧——《二十四个奶奶》,故事讲的是小主人公翔翔被爸爸妈妈送到乡下与婆(奶奶)一起生活的过程。翔翔经历了从起初叛逆和排斥,到最后在婆的关心与照顾下适应乡下生活,并爱上那里生活的过程。
婆按照二十四节气变化,把自然节律变化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翔翔在生活中收获很多知识,也扩展了他的视野。我感觉是把书本上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了精彩的呈现,看到了干黄枯草中的出头嫩芽,听到了惊蛰雷声震动后虫子醒来的叫声,触到了树叶被春雨洗涤后的轻柔,闻到了山野中鲜花的清香,尝到了果实成熟的香甜……为了让这些美丽的瞬间能够留存,翔翔就用画笔画下来。在这里,翔翔收获的还有他自己。胆小的他在婆的鼓励下战胜了内心恐惧成为勇敢的小小男子汉,站上高台。看了那么多精彩的画面,令我最难忘的是翔翔回城前和婆分别的那一幕。他爱上了在乡下与婆一起生活的日子,因为在这里他是自由的、快乐的、温馨的、充实的、收获的,有婆的陪伴他是不孤独的。
看了《二十四个奶奶》后,我深刻体会到知识的获取不只在书本上,更多的来源于生活。这是人们对大自然规律的把握与运用,顺应时间,尊重规律的结果。我们要在周末、寒暑假走出房间,走向大自然,感知季节变换,探寻万物生长的状态,把学到的知识在大自然中找回来!
王珂砚小朋友家长
所谓最深切的情感往往不需要华丽的外衣,《二十四个奶奶》用简单的舞台背景向我们展现了纯真的祖孙情。这个故事将城市与乡村的隔阂、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和祖孙的爱融合在一起,既有童真童趣,又有深刻内涵。这虽然是一部儿童剧,但是大人看也完全能沉浸其中。该剧里处处透露着中国传统文化,除了二十四节气之外,陕西童谣、民俗文化、神话故事、劳作场景都让出生在城市的孩子感到新奇,从某种程度上说,也弥补了我们不能回归乡村的遗憾。剧中细节也很值得称赞,“婆”纳鞋底、放风筝,真切而形象。“翔翔”的穿着从城市的运动服到满满陕西风格的褂子,再到过年戴虎头帽的变化,甚至牛车、舞龙等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韩灵熙小朋友家长
二十四个奶奶,讲述了小孙子来到农村和奶奶一起经历了二十四个节气的故事,从无法接受到充分融入,再到把经历变成艺术,怀念奶奶的情节。这部剧既饱含着童真童趣,充分符合小朋友们的口味,又饱含真情,让大朋友们也狠狠共情。拟人化的二十四节气,让每一个节气都更加的具象,也赋予了原本简单的二十四节气更加丰富的内容。剧中婆的形象非常真实,就好像你我成长过程中都陪伴我们长大的奶奶、阿婆,也让我们仿佛来到了真实的陕西农村,感受它的传统民俗的魅力。小朋友对翔翔的印象最为深刻,来自城市的小孙子,来到陕西农村,充分展现了都市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撞。也让我们家里的这些城市小朋友们洗去浮躁,充分感受浓浓的亲情和民俗文化的力量。
陈奕多小朋友家长
《二十四个奶奶》这部剧真的很精彩,大人和孩子全程看的都很专注。故事主线虽然很简单,但是全程故事紧凑,创意满满。故事以陕北地域文化为背景,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每个季节特点都有特定的行为和环境,这样的表达可以让小朋友对节气有更强烈的认知,中间还有陕北地区风俗文化的呈现,比如扯面,驴拉磨,收割场景的表达都很有创意,让小朋友见识到了不一样的地域特色以及风俗习惯。作为一个和故事主角有相似经历的人,不管是一开始回农村的不适应,还是到后面离开时舍不得都是有共鸣的。儿时的我们几乎没有电子产品,听故事都是听长辈讲,那时候的长辈也很乐于给我们讲故事。小时候自己也特别喜欢听奶奶讲故事,感觉她有讲不完的故事,虽然已经对故事本身的记忆很模糊,但是那时的感受是开心的,好奇的。主演奶奶的演员,细节表现的很棒,她演出了无数人现实世界中的好奶奶,让人很带入这部剧,舞台剧的魅力今天感受到了,希望下次还有机会能看到这么优秀的作品。
赵欣悦 在读大学生
观看了今晚的儿童剧《二十四个奶奶》立刻就有被其中情节所吸引!故事的开始是一位身着一袭红装西服的著名画家接受采访,一个小朋友问他:“为什么您的画展叫《二十四个奶奶》可是画里却没有一个奶奶?”时间被拉回到那年冬天,画家开始讲述他与奶奶的故事。
看到这里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也在奶奶家度过,故事里的主人公就好似曾经的我,那一桩桩一件件,开心的,调皮的事情都在自己身上经历过,故事情节十分真实,很多细节处理的很好
故事看到这里已临近尾声,但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回想起了从小看自己长大的刚刚不在的老奶奶,我们多希望您能慢点老去,自己再慢点长大,好想像小时候一样依偎在您的身旁听您继续讲那些有趣的故事,让那些故事再次进入我的梦乡。
姜欣 在读大学生
剧目以四季更迭为轴,展现了一幅幅令人动容的亲情图。奶奶和我,大手牵起小手,一同感受生命的馈赠。在四季伊始,我和奶奶趴在窗边,听春雷响、看万物生;炎热夏季来临时,井里的冰镇西瓜、漫天飞舞的萤火虫填满了我整个夏夜的梦,所以夜晚的梦格外香甜;立秋啦,我和奶奶一起坐在场院里数星星,听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过年逛庙会可热闹啦,奶奶在“逼迫”孙孙“上芯子”时,流露出在心里对孙孙最真挚的感情,希望小孙孙一辈子不生病。在祖孙相处过程中,翔翔和奶奶早已在心底刻下了一份浓浓的亲情。在剧目中,没有刻意煽情,细腻真挚的情感、朴实无华的话语是整部剧一大亮点,而这正验证了一句话,真情往往是最能够打动人的。并且在此剧目中,人物塑造立体形象,奶奶手持大蒲扇,头戴红头巾,说着一口正宗的陕西话,眉眼间皆是对小孙孙的宠爱,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奶奶。原来,我们都有“二十四个奶奶”,只是她们可能不太容易被发现,她们的爱藏在我们外出离家的行李箱里,藏在记载我们归期的老日历里,藏在许多我们常常忽略的细节里......这部剧目的创作背景是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个奶奶》在国际舞台上再次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文化,唱响了中国故事,同时也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乡村与都市的碰撞。沟通和包容使奶奶与翔翔之间隔阂的逐渐被打破,感情越来越浓厚。这些温情的细节在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久久不能平复。
张晨 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
周末与妹妹一同去雨花剧院看了《二十四个奶奶》,这部儿童话剧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翔翔体弱多病,父母把他从南方送回陕西老家,由乡下奶奶代为照料一年的故事。南北地域的差异,城乡生活的不同,让初到奶奶家的翔翔很不适应,一开始不喜欢农村的食物,不喜欢农村的一草一木,并对奶奶产生抵触情绪。随着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的推移,奶奶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色,让翔翔渐渐爱上了这个陌生的地方,完全适应并爱上了农村的生活。这都来源于他的奶奶的精心照顾与教导,他与奶奶刻下了一份浓浓的亲情,而这份祖孙之间的浓浓亲情也完全融进在二十四节气之中。
二十四节气在农村尤为的明显,奶奶通过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融入翔翔的生活中,扩展了他的视野,也收获了很多知识。我喜欢这部话剧,故事中的奶奶和小男孩惟妙生动。它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珍惜眼前的生活,我们的幸福是前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们更应珍惜现在的生活!
话剧《家长会》观众微评
专家说 | 孙红侠
“活得累,未必是生活刻薄。她们口口声声说的深渊,说不定下去了前程万里。虽然生活,从不会真正温柔,但文学和艺术总有能力让人思考、治愈、再前行。在我看来,《家长会》是这样一部作品。”
演前荐 | 孙红侠:舞台上的光,也是青春的裂痕——话剧《家长会》
观众有话说
杨恬 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生
《家长会》是武汉艺术学校排演的一部家庭剧,舞台背景是一摞摞堆积成山的试卷,暗喻这个故事与考试、学校有关。
极简戏剧的形式少了一些道具,也更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底。每一个家长的穿着都能体现他的职业与社会身份。当知道其他两位家长的职业不如自己“光鲜”,邱星驰不自觉地离他们更远了,这幕细节让人记忆犹新。而整部话剧以轻松活泼的音乐作为主要配乐,还根据剧情穿插了充满悬疑和紧张感的音乐。舞台上一直“在场”的学生们也缓解了这场家长会的一丝小压抑。
一场家长会,展示了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对学生的影响,以家长们的言语和行动展示世间百态。沈姨妈一直引用名家经典,却不是真正的家长。邱星驰是成功人士,但他的举动却说明他并非绅士。家长们笑谈学校能装监控却没有装空调,武汉夏天的炎热让观众会心一笑;自小在父母羽翼下长大的孩子问自己的母亲能不能给他一次把话说完的机会,人物通过自我言说刻画了一个强势的母亲。这种鲜活细腻的生活细节和人物观察,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后的故事转折让人看到一个糊涂却深爱儿子的父亲,如果整场话剧都用武汉方言来演绎,相信鲜明的地域风格会让这部作品更出彩。编剧说,读书本身就是读书的目的,而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有独立的人格,是这部作品在当下传递出的最宝贵的意义。
王延斌 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研究生
笼统地看,《家长会》的人物分为三类: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们,在“唯分数论”的观念下迷茫的学生们,以及夹在二者中间的老师。但在共性中,又各有各的痛苦、烦恼与焦虑。故事围绕着“谁偷了试卷”这一核心事件向前推进,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戏剧悬念最终如何被解开,更是一副百态众生相的呈现。《家长会》对这些典型环境下典型人物的塑造,一定程度上让观众具体生动地认识到了时代的本质特征。
同时,尽管不先锋、不实验,但《家长会》仍是真正属于小剧场的作品。以重点场面中“面对指责,刘学冲动地爬上天台意图跳下”的情节设计为例,这正反映了当下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大胆地面对、呈现、讨论,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开始。从这个角度讲,《家长会》是一次对社会介入的成功尝试。
闫广祺 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博士
《家长会》是由一次试卷泄密案而引发的关于真情与真相的思考。将近两小时的剧作中,情节衔接紧密而精彩,叙事打破了原有戏剧舞台对时空表现的局限性缺点,时空多次转换而产生出“罗生门”效果,这种处理方法显然让剧作的悬疑性更强。十一位角色性格鲜明,立体可感,最终让故事的主题也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无疑,话剧《家长会》将现场观众缝合于悬疑叙境之中,有欢笑有未卜,但最终却是导向了关于家庭教育思考。
在这样一部关于因果的剧作中,谎言与代沟、野心与梦想、自我与束缚都成为被关注的对象。这是一场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审判案,既没有道德谴责,也没有正义评判,是与非留给观众读解。有人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我想,在这场由悬疑包裹的故事中,其真正的内核,还是关注、爱与陪伴吧。
张力文 在读大学生
我看完《家长会》以后的感受就是两个字:“真实”。它并没有刻意讲究戏剧性或者一些无厘头的反转反转再反转,而是以一种平平淡淡的发生,自然地引起观众的共鸣。我觉得这部剧非常适合家长与孩子一起看,从而引起人们的思考与共情。
鲜活的人物形象贴切生活,不禁让人联想到身边的家长与孩子。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为了孩子的未来而忧心的父母;也有想让父母骄傲而努力学习的孩子……在某种意义上,这个话剧《家长会》虽说是追问“谁偷了试卷”,但我认为最终的结果是不重要的,而它想反映的问题其实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哪一个是重要的,如何去更好地衔接。当然,剧中不仅有学校与家庭问题,也有社会问题的反映。比如像剧中米粒意图跟荣主任私下“交易”的行为,也看出了成年人世界暗藏的社会风气。
《家长会》虽然故事简单,但其中蕴含的道理深刻。对家长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普通的父母,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你就多鼓励他,多理解他,不要给孩子过多负担,不要把自己的认知与希望强行转移给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对孩子来说,希望父母开心的方式不一定是拥有拔尖的成绩,或许你的一句关心,一句问候也能有很大的收获。而对学校来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同时,学校也要记住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传承下去。
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观众微评
专家说 | 全婕
“小剧场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将都市的生活主题,由几位年轻人去展示,并且落实在非常清晰的实现自己梦想的戏剧行动上,它的内容选择贴近生活,视角新颖,因为这座城市冬天不下雪,让观众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普通人之间情感的温暖。”
演前荐 | 全婕:都市中的大情与小爱——原创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
观众有话说
栾开印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助理研究院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
一直期待着能够现场看一场我国本土的原创音乐剧,所以对《这里的冬天不下雪》还是有所期待的。但开场糟糕的舞台音响,给了我当头一击,懊恼着如何度过漫长的演出时长。可喜的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它却是让人眼前一亮,让我周末之夜的选择无比正确起来。
在我的理解中,音乐剧是非常难制作的。不仅仅是因为它舶来的文化身份造成的水土不服,更因为它对艺术的综合性要求极为严苛,既要故事吸引人,还要音乐好听、舞蹈好看、舞美恰适,比起话剧它更注重形式美,比起戏曲它又要求注重戏剧的冲突张力。总之,做好一台音乐剧是十分困难的。不过,《这里的冬天不下雪》完成得很出色。最难能可贵的是,该剧还呈现出我一直以来十分看重的现实当下性。什么是现实当下性?概言之,就是用平实的视角关注我们当下身边的人和事,营造出熟悉的陌生感,在既熟悉又亲切的故事中灌注艺术想要表达的主题内涵。在该剧中,游戏主播、脱口秀、大湾区、直播带货、外卖、螺蛳粉等等,都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元素。但在这些事物的表面之下,又内含着对人性的反思,对年轻人生存境遇的思考,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对人生哲学的追问。剧情不复杂,内涵不隐晦,好听、好看、好玩是我对这部原创音乐剧的直接感观。
彭彬 江西八哥戏剧工作室导演
音乐剧《这里冬天不下雪》演出很成功,引起了很多观众的共鸣,剧中综合了诸多元素如:动漫游戏、rap、脱口秀等年轻时尚,青春阳光,充满激情;也有很多广东地域文化元素如:广州的凉茶文化、喝汤文化、粤剧、英歌舞等元素,整部音乐剧,看的我浑身血液也跳跃沸腾起来。故事主线脉络清晰,导演思维非常明确,音乐舞蹈和唱词配合的恰到好处,处处彰显着自己地域文化的自信,这个点非常难得。演员的表演很精彩,特别是反串的王阿婆,让观众眼前一亮,其他演员也很优秀。这个故事比较简单脉络清晰,讲述一个不愿意露面的游戏主播阿俊,在网络上阴差阳错的认识了刚搬过来的邻居夏小雪,两人在网络上相互诉说自己的秘密,久而久之产生爱情,因为一次偶然王阿婆的介入让阿俊成为了一名网红,因为事情的隐瞒,让阿俊和小雪产生矛盾,最后阿俊选择直面现实,最终收获爱情的一部故事。我曾经也是一名深漂者,或许只有真正有过这段工作史的年轻人都会产生共鸣,在外对家的思念,还未工作就失去工作的不如意,这段戏我看的流出眼泪。自己曾经也是几次努力工作最后还是被炒鱿鱼,自己在外无亲无故,一个人在天桥上痛哭一个晚上,最后还告诉家里人自己在深圳过的很好。剧中的一个小细节很多观众或许没有看懂,但似乎在广州深圳的打工人都明白,小雪问观众:你有下载反诈骗app吗?我笑了一下,因为当时的这个app是警察同志强制要我安装的。我的爱人也是广东惠州人,我是广东女婿,我的生活中也是天天可以听到粤语,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在这里有一点不太成熟的意见,音乐声太大了,观众听演员唱词时比较费力气。总之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音乐剧,我很喜欢。
秦智炜 南京传媒学院本科生
看完了《这里冬天不下雪》,一场鲜活的音乐剧,有关人们的生活,有关现实,有关新兴艺术和传统文化……。这里,是广东,是一个鲜活的地方,有一群来城市奋斗的租客,他们记得曾经在家乡抬头看过的星星,也不得不因为成长低头现实的前途。
“生活就像鼓掌,热闹后变得冷清”。小雪和家俊像我们很多人,面对自我,面对生活时显得不知所措,很多从未遇到过的难题像一道道关卡摆在了眼前,是直面还是逃避,一切选择有失有得,可也都一样需要勇气。
可生活总是在继续的,音乐,脱口秀,游戏,粤剧……太多的“艺术”是生命困境的出口,当表达的那一刻,你找到了真正的空气,你第一次真的为了自己呼吸。就像这个多元的时代,直播可以和传统文化结合,老年人与年轻人也有话聊,我们过去的美好回忆也不仅只留在儿时的夜空中。
而这一次我怀着期待走进剧院,这里冬天不下雪,不只是南方美丽的温度,更是艺术的治愈,人心的怀抱,希望最后的我们都能抱着世界一直下去。
王宁 南京传媒学院本科生
看完了这里的冬天不下雪的音乐剧,很奇妙,感觉就像把身边发生的,稀松平常的事情(不是说人人背负高额违约金的意思)融会贯通搬上了舞台,老广的气息浓郁,开头粤语普通话融合的歌,巧妙的让所有演员都得到露脸,王阿姨的角色非常丰满,满的像是身边的每一个阿姨,老板的有点小抠搜,爱老婆,关键时候很清醒,很符合我映像里广东的小老板形象,男主的成长线路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渐渐走出自闭,活成自己,女生的线可能因为时间关系或者对剧情没有太大推进,所以没表现的很全,但是也很详略得当。此外,在剧情方面还叠了非常多的buff,把生活特质的收租,煲汤,凉茶,直播,脱口秀,等多种元素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老广,可以看出导演其实有意想向年轻人市场发展,也想弘扬广东的传统文化,不过个人觉得,融合内容有点过剩,没能达到刚好的会心一笑,但是也是令人欢快的节奏。舞台的灯光追光很稳,布景很用心大部分led都发挥了作用,转场节奏也把握恰当,像二嫂扫地的那一块,其实是上一场的纸雪花,但这一场也很好的利用起来,保证了舞台的干净也推进了剧情。总的来说,导演在尝试一种很新的舞台表现方式,对于第一次看音乐剧的人来说还是相当值得的。
夏静娴 话剧爱好者
《这里冬天不下雪》从广东人平凡的小生活入手,用音乐剧的形式,将当代年轻人生活中的苦恼和对梦想的追求展示出来。不出门不愿和别人接触的社恐网络主播、为实现脱口秀梦想而打两份零工的女孩、会唱粤剧会煲汤的收租阿婆、性格外向善于交谈的婚礼主持人阿杰、为生活打拼的三哥三嫂.....人物生动且各有特色,在看似没有人情味的都市里,往来甚密,互相温暖。音乐剧中融入了充满广东特色的元素:收租、粤剧、煲汤......也体现了老广的特色。虽然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压力,不免会有彷徨和无助,但是年轻人们还是选择面对自己的内心,互相救赎,做诚实的自己。这种紧跟现代、贴近生活的都市舞台剧展现了城市的温度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演员们的唱功也十分出色,情感细腻,烘托气氛。
音乐剧剧名叫这里冬天不下雪,是以大湾区城市为背景,讲述当代湾区年轻人的生活,男主角游戏账号却叫雪落无声,女主角叫小雪,似乎雪是一种追求。故事开头王阿婆挨着敲门在收租,并唱着不交租就赶走,却只是一遍遍的催促,没有行动过,两个配角人物三哥三嫂经营着一个小吃摊,平时聊聊八卦,在男女主失意时,却能给出安慰,处处彰显着城市的温度。演员们表演细腻,动作眼神声音都很到位,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让观众可以跟着他们笑,跟着他们悲伤,音乐也很好听,特别是王阿婆唱粤剧那里,特别厉害。故事整体情节与舞台效果都很棒,是一部有笑点有泪点的音乐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