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评 | 话剧《老张的哲学》《心灵游戏》观众微评

2023年04月07日 14:47:40 | 来源:江苏网络文艺观察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话剧《老张的哲学》观众微评

  专家说 | 景俊美 

  “小说《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先生独特艺术个性的一个起点。话剧《老张的哲学》在小剧场艺术的探索上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它不仅很好地演绎了苦涩的幽默,渗透着含笑的泪的悲剧性,而且通过全新艺术形式的营造,打通了戏剧与年轻人之间的隔阂。如果你走进剧场,你一定会深深爱上它,爱上它深邃的思想、鲜活的人物和连通当下的艺术能力。”

  演前荐 | 景俊美:小剧场话剧《老张的哲学》:含笑的泪 京味儿中的深刻

  观众有话说

  范教授 南京大学亚洲艺术与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

  刚刚观摩学习了曲剧《老张的哲学》,该剧把京味故事与中国化演剧方法进行了高度统一,是典型的戏曲表演中“演员带着观众去演角色”,演员节奏把握得好,尤其是把老张的哲学中“爱钱”的“嘴脸”把握得恰到好处,比如从监狱被赎出来以后,关心的是花了多少钱;房子被征收后,钱财撒了一地,临了还得数数!该剧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舞台美术展现了空间设计的多样性,为演员活动找到了不同的时空支点。观剧时,忍不住“含泪地笑”,希望中国小剧场舞台呈现出更多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演剧方法的佳作!

  苏宗祥 一位有30年看戏历史的老戏迷

  作为南京人,很少有机会欣赏到北京曲剧团的演出。这次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在金陵展演,机会难得。曲剧团演话剧会是什么样子,引来了不少好奇的观众。看罢话剧《老张的哲学》,获得了一次非常新颖的观剧体验。(1)同一演员在舞台上不止扮演一个角色,他时而“跳进跳出”,跳进去他是角色,跳出来他则是讲述人。转换有度,戏剧舞台上布莱希特所说的“间离效果”得到较好的体现。(2)角色首次亮相,有专人在舞台一侧举牌亮出角色及饰演者的名字,类似于传统戏曲中的“自报家门”,却更加直接,观众一目了然,演出节省时间。(3)这部话剧,虽然也是以说为主、让观众饱赏到演员的台词功力,但也能听到单弦演奏、八角鼓、串场说唱等,体现曲剧的某些特色,从而京味更足,让人耳目一新。

  左芳 戏迷

  由张帆编剧、李伯男执导,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老张的哲学》、京味儿话剧亮相首届全国小剧场戏剧“紫金杯”优秀剧目展演的舞台。

  老舍先生小说具有独特艺术个性,老舍的幽默有自己的特点,《老张的哲学》其作品中的幽默总带着难以掩饰的或浓或淡、或隐或现的悲剧色彩,他的幽默是使人啼笑皆非的幽默,在微笑中藏着苦涩的幽默,是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是具有丰富语言技巧的幽默。

  该剧主创们在原作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将传统老北京曲艺元素与现代话剧元素相结合,更加凸显京味儿特点。京味儿音乐贯穿其中,成功打造一部充满京味儿的话剧作品。受到了现场观众的大力追捧,演出结束后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秦鸣老师的表演实在是太棒了,将老张身上的狡猾、贪婪、自私表现得非常到位,尤其是最后老张觉悟的那段独白,特别让人感慨。

  短短的时间,描绘出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貌似简单的人生,蕴含很多道理。话剧是典型的老舍式幽默,微笑中藏着苦涩,唤起人们同情的幽默。感谢所有演员和北京市曲剧团。

  邱芬 戏迷

  南京星空剧场,观看北京曲剧团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话剧《老张的哲学》。该剧描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的年代,老北京德胜门外镇上一干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命运沉浮、悲欢离合,以及各自追寻的梦。全剧延续了北京曲剧一贯的特色,音乐单弦演奏、八角鼓、串场词说唱贯穿其中,京味儿十足,令观众仿佛置身于民国年间的老北京。秦鸣饰演老张。

  该剧的音乐唱腔是以单弦牌子曲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受到现场观众的大力追棒,演出结束后报以热烈的掌声。

  秦鸣老师表演太棒了,感谢所有演员和北京曲剧团的所有工作人员带来的优秀作品。

  张馨誉 南京传媒学院教师

  开头老张唱到:“贪财,自古以来,自己刨坑把自己埋。”开始了一部剧的表演。实则是一张欠条引发的悲剧,背后是一个市侩无赖的精明算计。本剧采用了戏剧和话剧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和观众互动良好,深受观众的喜爱。

  主人公老张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一生兢兢业业爱财护财。老张的哲学就是关于钱的哲学,他坚信“钱能陪你,钱能通神”,他的宗教有三种:回,耶,佛;职业是三种:兵,学,商。他信什么宗教、做什么职业、说什么话只有一个目的,他允许别人的钱进他口袋,绝不会让自己的钱被人拿走,否则他就会展示出自己的无赖特质。他为了钱害了不少人,而他自己最终也被钱束缚,成了钱的奴隶。

  这部剧里的贾六、赵四、大兵等小人物也刻画的非常出彩,观看《老张的哲学》这部剧,好似身入市井之中,观感体验非常棒!

  陆杭  Shein技术工程师

  《老张的哲学》这部剧以民国初年为时代背景,围绕主人公老张,塑造了赵四、贾六、王德、李静等人物,描绘出老北京的市井生活。主人公老张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人生哲学。他的哲学就是关于钱的哲学,他坚信“钱能陪你,钱能通神。”

  整部剧可以看出老张在做事情的过程当中,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点,左右逢源,巧舌如簧,对人情世故的分寸掌握的十分得当。他对下耍横,对上讨好,只要不伤及自身利益,他可以变成百种模样。

  该剧在语言的幽默讽刺中,传达出对老张以及小人物的同情,在引人发笑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值得观看!

  水杉  文艺爱好者

  外行看热闹。

  名为“话剧”,却糅合了北京曲剧的表演形式,三弦、八角鼓,把唱曲融合在话剧内,令人耳目一新。

  开场一片蛙鸣,借台上人之口点出老张的杂货铺学堂边儿有水沟,妙啊,怪不得有蛙鸣。还是夏天,“女学生穿短裙露大腿啦”也有了“着落”。串场的唱曲、鸽哨声,京韵京味。闭着眼睛听——拍大腿,这不就是老北京么。正月十五,喜庆的鞭炮声中夹杂着沉闷的炮火轰鸣,也贴合“正打着呢”。这一点一滴贯穿全剧,配着台上的演出,展现出(脑补出)更丰富而开阔的剧中世界,景在戏台外。足见创作者们的巧思及用心。

  舞台布景也很巧妙,腾挪拆组之间,杂货铺学堂外观、内院、胡同巷子,警局班房随着剧情展开,一一呈现在观众眼前,令人赞叹。

  北京市曲剧团的各位老师表演也非常精彩,让人沉浸剧中,忘却时间。

  以上为看热闹的外行人一点感受,愿北京曲剧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PS:惭愧,看完剧才去速补的原著,确实如点评的专家老师所说,本剧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改编。紧凑了人物事件,放大部分矛盾冲突,把原著中含而不露的一角揭示开来,非常棒。

  王俊  文艺自由撰稿人

  老舍笔下老张自私自利,金钱至上。老张的哲学是信奉“钱能通天”,他眼中一切皆可变现,情义有价,嫁女换钱。他的哲学,令人可恨,言辞又有些可笑,兵、商、学都为钱。可转念一想,他也可怜,在动荡的旧社会,他机关算尽,到头来,“靠房,房会倒;靠人,人会跑;到手的钱插翅飞走了”,他算计别人,别人算计他。老舍用自己特有的幽默表达,向我们展示了旧社会的一团乱气。

  整部话剧,演员用丰富的语言,不同的表演技巧,在啼笑皆非的幽默中,让我看到悲剧中苦涩的幽默。话剧《老张的哲学》台词京味十足,不同于普通话剧,它穿插了小曲儿、弹奏,为整场演出增色不少。在戏剧的舞台上,导演适时使用了互动技巧,演员与观众无形中建立的纽带,吸引观众不自觉的入戏。

  当演员们伴随口琴,配合熟悉的旋律,改编后的唱词让人惊喜,在我看来它类似于彩蛋,这种安排引发现场观众情不自禁的鼓掌。话剧是高雅艺术,但它不是飘于天上,现代剧场的演出越来越接地气,故事是民国的,表演既尊重原著,又加入现代的元素,它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剧场。我不想剧透具体的演出情节、有趣的唱词内容,因为身临其境的感觉真的很好!

  话剧《心灵游戏》观众微评

  专家说 | 类成云 

  “《心灵游戏》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社会所带来的解不开的迷局与人对自身的不断追问。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精神文明的发展呈现两种面向:一种是理性突破了前现代社会的宗教与神学的‘迷信’思想,成为现代社会思想进步的标志被不断强调,进而,在此基础之上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也被放到更为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上,因此,人们在追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同时也因评价体系的人为单一化必然的不断追求物质和金钱利益的最大化。……比如这五个人放弃了生存的基本条件,放弃了亲情、工作、金钱,最后保留了真诚、爱人、阳光、理想和安宁是否是值得的?生命的意义真的在于经过理性的思考与抉择之后的满足与心安理得吗?”

  演前荐 | 类成云:《心灵游戏》:现代社会的迷局与反思

  观众有话说

  丁雨卉 南京大学研究生

  话剧《心灵游戏》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由一次抛锚引发的事故构成了“孤岛模式”,而在这一封闭空间中,五位角色的过往慢慢抽丝剥茧,呈现在观众面前。话剧的核心——最重要的五样东西,与其说是需求和欲望,不如说是代表着五个人心中不能说的秘密,代表他们心中最隐秘的角落暗藏的苦痛。史必成看似玩世不恭事业有成,却有着缺衣少穿,甚至目睹哥哥被饿死的苦痛过去;温长青风光体面的西装下,是工作的焦虑和失败恋情的抑郁;而唐果都市白领的甜美安宁生活背后,是从小身为长女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与童年遭到侮辱的长久阴影……这些痛苦经历反映的其实是时代的创伤,是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割裂,颓废的痕迹。而抛出这些秘密和痛苦后,话剧带领我们走向对生命的反思。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剧中人最后给出的理想,恋人,安宁等答案,正是当代人在面临现代化挑战,面对充满变动冲突和危机的社会时,最需要追求的那些确定的实在。在这一意义上,这部剧不仅在感性上打动人心,也唤起人理性中对生命意义和时代难题的思索与回应。

  董慧珍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

  作品中五位个性鲜明的角色从不同的维度为我们演绎了现代社会独立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灵迷茫、挣扎、痛苦的状态。场地“简略”,道具也仅只有五张椅子,然而物理空间的小却有益于拉近观众和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加上演员真情实感的投入式表演,观众很快被带入到了剧情中,萌生出了想要和剧中人物共同经历的念头。

  随着心灵游戏的开始,作为观众的我也不自觉地参与到了这场游戏中,成为了感同身受的当局者。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角色是纵横职场的IT精英温长青,尽管他拥有了体面的工作,却因现代社会高压力的快节奏生活模式,患上了抑郁症。精神困扰作为现代性的症候之一,成了大多数年轻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健全的灵魂需要寄身于健康的肉体和健全的精神,倘若罔顾了自己的心灵健康,这将成为个体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我们常感叹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不仅是一场心灵的游戏,更是一面心灵的镜子,它真实地折射出了我们心中最隐秘与柔软的部分。随着游戏的深入,当我们不断与人物角色共情时,也是在一步步自我反推和心灵剖析的过程。

  现代性社会下每个人的心灵状态如同卡夫卡笔下所描绘城堡一样,孤独、封闭、压抑,我们渴望从困境中破局,在心灵的迷宫里寻找的出口。

  我们需要的其实不用太多,或许只是给自己一场心灵浪漫的远征,一片能够让我们吐纳心声的天空,一片包容我们难以启齿的秘密的沙漠,一个坦诚自我的机会便足矣。

  吴冬婷 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

  由于自驾游俱乐部的越野车在荒漠中抛锚,五位年轻人进行了一场心灵游戏:正直勇敢的郑刑警,患有抑郁症的IT精英、遭受暴力倾向都市白领,爱财如命的银行经理以及有同性恋倾向的“北漂”在“保留与放弃”的命题中一遍遍刨析过往,袒露灵魂,让本是贫瘠烦闷的沙海亦可生“心灵之花”。

  这是一场并不繁华的盛会,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话剧的整体布置,简简单单的五把椅子,干干净净的五位演员,好像舞台留下太多太多的空白。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并非司空见惯的“起点——高潮——结局”式表现手法,而是伴随着命题的转变,五个人都在不断补充、刨露、爆发,高潮点不断地转移变化,给人一种紧凑震撼,张力无限的舞台效果,这似乎弥补了刚刚所说的舞台空白。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舞台的打光。在观影的过程中,比如史先生讲述“饼”的经历,即他为什么第一个放弃人民币的理由时,舞台的灯光是黄色的,是温馨感人的;而翦小姐讲述“北京的冬天真冷”,即她为什么放弃吃饭睡觉的理由时,舞台的灯光是冷色调,蓝色的灯光;唐果讲述放弃老母猪的理由时,在极力渲染“杀猪”的血腥场面对人物心灵极力冲击时,舞台的灯光是红色的。总体来说,舞台的打光与人物的经历色调意义呼应,这也是导演非常用心的地方。

  张楠 南京传媒学院本科生

  看完《心灵游戏》这场剧,它像一个多面的镜子,映射了各种各样的人,以及一个人的许多面。全局除了演员就只有五把椅子作为道具,作为每个角色演绎故事的基石,起到了贯穿全局的作用。形式非常简单,但是呈现的内容就是能让观众动心,动情。营造一个戈壁滩的环境,汽车抛锚没有食物,然后五人用游戏的方式来回顾过去时。聆听心灵的声音,我觉得这个通过他们的演绎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百味,也感受到人性的复杂。

  其中唐果的故事,以红发卡、老母猪、眼药水、“说还是不说”、窗帘一些匪夷所思的事物开始,每每又以让人潸然泪下的结局结束,她的故事演绎撕裂了自己的伤口,给大家看,给前男友看,也更让自己重新正视。在同情她的遭遇的同时,我又反思了自己,是否能接受自己曾经不堪的一面,能否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还有温先生的抑郁症,谁能想到光鲜亮丽的CEO背后是一个个精神崩溃的夜晚,自杀的念头常常在他脑海中回荡。他说他想要飞,却没说想要飞到哪里,我觉得他是一个被忙碌的生活迷失了方向的人,表面让人羡慕,内心却没有归处。所以我们未来无论怎样去发展,如果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个情感丰富的故事凝聚成《心灵游戏》这部话剧。因为善意的谎言而分开但却再度重逢的情侣、发生过矛盾的“陪聊小姐”和不讲理客户、刑警和反思的“小偷”,里面的人好像素不相识却又好像因为心灵游戏而交织在一起。

  聂晓宇 南京传媒学院本科生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话剧,整场话剧看下来,我的感觉是——很震撼,震撼于演员的爆发力,震撼于舞台的表现力,震撼于话剧语言的魅力,震撼于故事的深意。

  五个演员,五个座椅和一个舞台,演绎了五个人的故事,映射了五种人生。五个人在沙漠里,进行心灵游戏——一场“丧失之旅”,最终留下自己最珍视的东西,获得心灵的归宿。

  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人物的是唐果。她从开始进场就是一个文弱的小白领的形象,在后来的“丧失之旅”中,叙述自己的故事,童年的她因为一个被母亲许诺却没有得到的心心念念的红发卡,被商店老板强暴,曾经她也以为那是一束黑暗里的亮光,却不曾想是她生活里最黑的黑暗。当时的黑暗,没有一束光的黑暗,演员的尖叫和撕心裂肺,那种爆发力令我震撼。

  舞台的背景是一个很妙的工具,在翦秋叙述自己最后保留的是爱人,爱人是一个女孩子时,舞台背景是两朵盛开百合花,这是我当时偶然发现的,一个很令我惊奇的点。

  《心灵游戏》的语言也充满了幽默,史老板的幽默发言,还有唐果在撕心裂肺时脱口而出的“老母猪”,令我感动的同时也把我逗笑了。

  五个人的故事,映射了五种深陷精神困境的社会人。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物质社会的极致饱满和精神社会的极度贫瘠形成鲜明对比,五个人在放弃了基本的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保留了最珍贵的精神财富——真诚,爱人,理想,阳光,安宁。

  “游戏可以停止,生活还得继续”希望我们都能带着自己最珍视的东西,笑对生活。

  付宛灵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助理馆员

  话剧《心灵游戏》是根据毕淑敏《心灵七游戏》中《我的五样》一文改编的,全剧一个半小时几乎没有场景、场次变化,仅靠演员“一镜到底”的表演和对白推进剧情,这对五位演员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五位主演能够在如此长的时间段保持充沛的感情和状态,为观众带来一场精彩的心灵之旅,实属难得。

  同时,毕淑敏作品中的人文关怀与疗愈情节在《心灵游戏》中得到了较好的呈现。毕淑敏作为具有医生、心理咨询执业资格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创作者,其作品自然地流露出对创伤的疗愈、对人性的拷问、对时代异化的书写、对女性困境的同情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而这些也都在唐果、温长青、史必成、翦秋、郑天一等人物的故事线中有所体现。心理疗愈主题也是《心灵游戏》的一大亮点,在现代文明高速发展的时代,个体的情感与需求被冰冷的工业化浪潮裹挟,个体面临被异化、被创伤的风险。创作者将这些时代症候表现出来后并没有简单地置之不理,而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进行疏导,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疗愈。小剧场的形式让演员与观众距离更近,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也更容易让观众敞开心扉,饮下这碗心灵鸡汤。

  但与此同时,我还注意到,《心灵游戏》首演于2004年,距今已有19年了,如何在经典作品加入新的时代元素,为大家带来更有效的心灵魔药是接下来主创团队需要考虑的问题。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