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益(1902年—1927年),江苏宜兴烈士。2009年9月,被评选为“5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江苏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万益,原名季培,1902年出生于宜兴县宜城镇,1921年省五中毕业后,就职于苏州医专。1925年9月在苏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派,先后到宜兴及上海的奉贤、川沙等县和法南区,进行革命活动。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破坏国共合作,一时白色恐怖笼罩在苏南各大城市。不久,万益赴上海,汇报了宜兴党团没有受到严重破坏,宜兴有组织的农民近2万人等情况。
1927年10月中旬,万益受中共江苏省委的重托,秘密返宜,肩负起领导宜兴农民秋收暴动的重任。
一日晚上,万益来到宜兴中学,敲开同学、好友储师竹的家门,两人促膝谈至深夜。为了心中的理想,万益已做好为革命献身的准备,唯独尚在宜兴城内的妻子胡启文和幼子元恺让他放心不下。为避免拖累和以防不测,万益想把妻小托付给储师竹。储师竹慨然允诺,并于次日雇舟,亲自将万益妻儿送到自己的老家新建臧林。
▲储师竹(1901年—1955年),宜兴臧林人,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
当时,储夫人史雪妍任臧林小学校长,为避人耳目,便以新聘教师的名义将胡启文母子留在家中,并将胡启文改姓为秦。
1927年11月1日中午12时左右,总指挥万益在蛟桥北边的中央台连发三枪,发出暴动信号,率领农军很快攻占了国民党县署和公安局。在攻下县署控制全城后,召开民众大会,万益以工农委员会主席的身份在大会上作激情洋溢的讲话,他庄严宣布,废除一切旧政权,一切权力归工农委员会。万益还以工农委员会名义,出布告,发宣言,颁布六条政纲。
▲宜兴农民秋收暴动示意图
宜兴农民暴动的胜利,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惊恐,调重兵前来镇压。由于敌强我弱,行动委员会决定撤离县城。1927年11月3日,万益等掩护农军撤出县城,向宜南山区转移。11月5日,万益、陈伯麒、蒋三大等转移到浙江省长兴县境,不幸被反动武装章鸣皋部逮捕。
万益被捕后,国民党反动派软硬兼施,企图逼其就范,但万益坚贞不屈,始终严守党的机密。在押解途中,万益多次利用间隙时机,对同志们进行革命气节教育,他曾说:对敌人不能抱有丝毫幻想,我们要作好牺牲的准备,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
1927年11月22日凌晨4时左右,万益、陈伯麒、蒋三大三人在原宜兴县城体育场英勇就义。临刑前,万益等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表现出了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念至死不渝的崇高革命气节。
万益牺牲的消息传来,储师竹悲痛万分,提笔作下《西城柳》一曲痛悼好友。这首凄婉而又悲壮的歌,随着储先生的行踪飘忽,在宜兴和四川等地广为流传。
▲《西城柳》 二胡/人声:张宇(宜兴市二胡协会 会长) 钢琴:李飘茹
在储师竹的手稿中记述:知友遇难,耿耿于怀,遂作此《西城柳》一曲,以志纪念,而励来者。但由于当时整个中国被白色恐怖所笼罩,词曲的内容都是隐晦的。情真意切的词配以委婉感人的曲子,寄托了对烈士的无限怀念。
1937年抗战爆发,储师竹入蜀,在重庆任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音乐教员。在万益牺牲10周年之际,储师竹仍深深怀念好友,又作一首民乐合奏曲《双溪夜语》,以作纪念。
储师竹是宜兴县臧林人,著名的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兼民乐系主任、该院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11月30日,54岁的储师竹先生不幸早逝。
岁月流逝,储师竹与万益这段不寻常的友谊已载入史册。
(来源:无锡博报 编辑/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