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高:以最大的热心为新四军办事

2022年04月04日 16:18:58 | 来源:无锡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943年10月,随着反“清乡”、反“扫荡”斗争逐渐取得胜利,新四军十六旅向宣长公路新的敌占区进攻,扩大了苏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使苏浙皖各敌后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迅速占领了宣长公路以北包括宜兴、溧阳等广大地区。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共宜兴县委先后调派领导干部开辟宜南山区。

  当时年仅19岁的李顺高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热爱共产党,把新四军和党政干部看作自己的亲人。他常想:这些人是为我们穷苦百姓做事的,他们是好人,我也应该帮助他们做些事。

▲李顺高(1925年5月10日—2016年5月6日),宜兴太华镇杭坑村人。

  1944年上半年,由于李顺高倾向革命,为人可靠,新四军第十六旅将枪械所设在了他家,在此修理枪械,李顺高很高兴。他看到修枪师傅整天忙碌,浑身沾满了乌黑难闻的机油,便默默挑来水,加上柴,为他们烧洗澡水。因为朝夕相处,李顺高把同志们争分夺秒修理枪械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让同志们能早点吃上饭,他总是把家里的灶头先让出来,等枪械所的同志吃过饭后,自己再烧饭。

  李顺高的真心帮助,让新四军战士们非常感激,也因此更喜欢他、信任他。李顺高家隔壁住了一个侦察班,班长王生林热情大方、平易近人,喜欢吹笛,不时哼着歌儿,很快与李顺高结成好友。一天,王班长对李顺高说:“你每天挑山货上张渚卖,除为我们捎带些生活用品外,能不能帮我们了解一些日伪的活动情况?”“好啊。”李顺高高兴地答应了。王班长告诉李顺高,在里干村旁的乌龟山上有敌人的碉堡,叮嘱他要看好地形,了解敌人的情况。

  此后,李顺高到张渚就特别留神,把看到、听到的情况一一告诉王班长:“乌龟山是个小山岗,碉堡在山岗脚下,后面有壕沟。每天有两个敌哨兵端着上刺刀的步枪在碉堡前来回走动,碉堡里大约有三四个人。”后来,侦察班根据李顺高提供的情况,制定了详细计划,摸掉了敌人的岗哨,碉堡里的敌人被吓破了胆,龟缩到张渚镇上去了。这个消息传来,李顺高很欣慰自己为抗日出了一份力。

▲新四军十六旅在太华的被服厂

  当时,杭坑村还有第十六旅的被服厂,李顺高家的前堂屋借给了枪械所,后堂屋则让给被服厂安放了几台缝纫机。1945年春,被服厂要送两台缝纫机到浙江东风村,李顺高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从杭坑村到东风村,有20多里路,一路都是崎岖山路,还要翻越两座高山,但李顺高毫不畏惧。他动员了另一位村民,挑着卸开的缝纫机配件,历尽辛苦将缝纫机送到目的地,受到被服厂领导的热情接待和赞许。

  (来源:无锡博报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