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挖掘大窑故事 打造红色基地

2022年04月04日 16:18:09 | 来源:无锡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无锡市梁溪区大窑路上,现存19座古窑,其中有一座老中窑是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最晚封窑的一座古窑,距今已经400多年历史,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近年来,清名桥街道深入挖掘大窑故事、大窑老歌,对老中窑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作为“千年运河 百年初心”古运河大党建的重要一环,打造成传承时代精神、打造战斗堡垒的红色教育基地——老中窑红色基地。

  这里,有王其勤舍命护城的民族精神:为了抗击来犯无锡的倭寇,带领窑兵英勇反抗,老中窑内陈列了当时对王其勤筑城御倭的记载,充分彰显了无锡人民面对外敌来犯的开展不屈不挠斗争的民族精神;这里,有地下党员邱宝瑞坚持地下斗争的革命精神:大窑路社区的邱家弄,有一名地下党员邱宝瑞,1946年到1949年以培南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帮助无锡工委党员开展地下革命工作,最终赢得无锡和平解放;这里,有古窑工苦干加巧干的工匠精神:大窑路烧制的砖以品质优良著称,故有“南京的城墙,大窑的砖”的说法,这也充分反映了窑工精益求精烧砖制瓦的刻苦钻研精神。

  老中窑门口下船的地方叫乌龙潭渡口,历史上窑工喊着窑工号子在这里将成品砖瓦装载上船,船工们也是从这里唱着船工歌驶离。歌声成为劳动者的精神动力。受此启发,清名桥的一名社区老支书朱勇泉在这里自发组织当地的党员群众32人,以乌龙潭渡为舞台,在古运河两岸唱响经典歌曲,坚持了10年之久。同时,梁溪区清名桥街道沿古运河的四个社区每年都要在此渡口两岸开展革命歌曲对唱和比赛,因此,这里逐步形成了一个群众性演绎的重要集聚地。朱勇泉创作了200多首讴歌新时代的歌曲,用歌声传承红色精神。为更好地弘扬正能量,在小窑旁设置了融唱、录一体的“红韵亭”,其右侧的智慧屏,集学习教育和互动功能为一体,为党员群众集中学习教育、共同唱响主旋律提供了阵地。

  老中窑,是“千年运河 百年初心”红色教育专线上重要的一环。清名桥街道深入挖掘运河红色历史,将红色文化植入文商旅资源,打造了一条红色教育专线,挖掘红色党史基因,培育一批红色服务模范。“红党课”:通过社区教育、实境课堂、板凳课堂和专题教育等丰富党课形式。“红阵地”:建设“古运河党建风景带”,充分挖掘古运河沿线丰富的红色资源,以“一个点——南书房、一条线——古运河风景带、一个区域——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为重点,将南禅寺党群服务中心、南书房、祝大椿故居实境课堂、老中窑红韵馆、培南小学等特色阵地串珠成链、提能升级、整装出新,打造成一条水陆结合的党建红色专线;“红文化”:培育编织坊、歌咏团、书画社、舞蹈队等党员文艺团队,丰富党员的业余生活;“红公益”:坚持党员服务民生,打造红公益品牌,党建联盟义捐、党员志愿巡逻、党员公益体检及每年组织的党建助残活动,都实实在在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来源:无锡博报 编辑/苏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