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课|走,回明朝看南京人怎么过元宵节!

2022年02月15日 10:24:1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明朝的皇帝们大概最爱过元宵节,他们不但大力倡导赏灯等节庆民俗,还从制度层面规定了史上最长的元宵节假期:太祖朱元璋规定元宵放灯十日,初八上灯,十八落灯;成祖朱棣下召赐元宵节假十日,并与臣民同乐太平;宣宗朱瞻基更是在宣德四年、五年、八年,将假期增至二十天,元宵节成为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作为明朝的南都,当时的南京人怎么过元宵节呢?一幅长卷记录了这一盛况。 

明 佚名 《上元灯彩图》 

 

  这幅画卷长2.666米、宽0.255米,起初并没有任何落款,专家根据绘画风格、人物服饰、生活状态与市场景况,并对照清代《康熙南巡图》中桥梁名称及周边空间,认为其描绘的是明朝万历至天启时期秦淮河往北过三山街的内桥一带,一次元宵节的灯市与集市活动,并命名为上元灯彩。 

《上元灯彩图》内桥vs《康熙南巡图》内桥 

  内桥,位于现代的新街口一带,曾是南唐皇宫南门外的一座桥梁,相当于故宫的金水桥,因宫城也叫大内,故得名内桥。 

  明清时期,这一区域市肆云集,鳞次栉比,是南京城最繁华的地区之一,当时的灯市也设在这里,民国时期才搬至夫子庙一带。

  从《上元灯彩图》中可见,三孔内桥上摩肩接踵,手上还提着、举着、抬着各式花灯;两岸房屋临河而列,透过雕栏画槛可见人们置宴围坐。 

二楼有很多元宵节下馆子的明朝南京居民 

 

  灯市上,最受欢迎就是大型灯彩组合鳌山灯,这个灯组由太湖石叠成,上面布置着各路神仙为主题的彩灯,宛如一座仙山。

被人群围得密不透风的鳌山灯 

  鳌山灯自北宋“文艺皇帝”宋徽宗赵佶时期就有,将各种制作精巧奇特的花灯收罗殆尽,规模宏大可谓全国灯彩之萃;明朝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在紫禁城午门外安设,起初就在南京紫禁城的午门,以表现出统治者的与民同乐。

  鱼龙、鸟兽、花卉等各色灯彩更是随处可见。

  有一款龙灯,龙身由若干个灯笼相连营造而成,造型别出心裁。 

  据明朝《正德江宁县志》 记载:上元作灯市,灯有楮练、纱帛、鱼鱿、羊皮、料丝诸品, 又有街途串游者曰滚灯,曰槊灯,商谜者曰弹壁灯。加松棚于通衢,棚中奏乐,上下四旁,缀以华灯,灿若白昼,箫鼓声闻,灯火迷茫……”也就是说,不但当时的灯彩品类繁多、争奇斗艳,上灯时一旁还会奏乐,箫鼓声声。

  除了奏乐,元宵灯会的配套活动还有放烟花、游戏、表演等,以增加节日氛围。 

《上元灯彩图》中的魔术表演 

 

  除了看花灯,还可以逛集市。 

  文玩市场有字画、书籍、器皿、家具、乐器、佛像等。 

  南京品古崇雅、怡情养性习俗在六朝时已有,宋代附庸风雅之风蔓延至民间明初以后富庶安逸的南都成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文玩交易市场。 

  宠物市场有鹿、兔、孔雀、鹤、鹦鹉、野稚、家鸡、金鱼等。 

  朱棣迁都北京后,一些王公贵戚、官吏商贾仍寓居于南都南京,不少遗老侠少嗜好养鸟、观鱼,斗虫之事。 

  花木市场有蜡梅、兰花、水仙、细竹、小松等。 

  南京人植花赏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朝时期,明初郑和下西洋回南京时也带来了不少外国花卉品种,据《正德江宁县志》 载当时南京已有牡丹、海棠、罂粟、玫瑰、水仙、桃花、紫薇等几十种。 

 

  长卷中总共描绘了两千多名神情各异的人物。 

  画中绘有达官贵人,如一名蓝袍官员,乘坐一顶四人蓝帷大轿,两侧衙役持杖开道,周围群众驻足观拜。 

  也有结伴而行的女性,不过没有“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的场景,只是在观灯、“走百病”,明朝对女性的清规戒律繁苛,元宵节为她们提供了一个出游空间。

  还有文人、富商、艺人与寻常百姓,比如这位戴上眼镜,仔细查看,生怕自己买到赝品。

  明初南京还是明朝首都时,皇帝也会加入其中。永乐十年正月十五二更时分, 成祖朱棣在皇后、妃嫔及大臣们的随同下乘小轿出午门观鳌山灯,现场还有歌舞、音乐与礼花助兴,等皇帝离开后,百姓们即可进入午门观看。

  如今,南京的元宵节节庆民俗仍传承着当时的历史和文化,一如既往地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苏特稿 文/高慧婧  参考资料:张宏、周安庆《明朝金陵“上元灯彩图”风俗画卷的文化解读》,唐丽雅、徐永成《从〈上元灯彩图〉看明朝时期元宵节的民俗风情》,冯志洁《明朝风俗画中的民俗建构——以〈上元灯彩图〉为中心》,张海怡 、蒋晖 《从《上元灯彩图》中分析上元民俗及灯饰》。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