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南京绿水湾“渔民驿站”正式揭牌,这也是江苏首批挂牌的三所“渔民驿站”之一。
杨金龙,今年48岁,打小就住在南京长江边的渔民新村。2016年,他结束了26年的渔民生活,转而成为环保志愿者。随着南京绿水湾“渔民驿站”的建成,他和另外19位同村渔民入驻这里,工作环境得到很大改善。这所“渔民驿站”位于浦口绿水湾湿地临江段,这里有大片水生树林、芦苇,是众多鱼类、鸟类重要的栖息地,而这一段江面也是野生江豚经常聚集的水域之一。
南京绿水湾“渔民驿站”护豚员杨金龙说:“一个护豚员还有一个是护鱼员,早上七点到值班点进行巡护江豚的观察。周边发现非法捕捞或者捕鸟,看到首先是劝阻,劝阻不成就报警。”
南京浦口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慧星说:“长江实行十年禁捕,我们聘用这些渔民作为我们的护鱼员对长江进行日常巡查、巡视,渔业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都起了很好作用。”
“渔民驿站”是由国家农业农村部指导,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发起的引导退捕渔民寻找新的替代生计的项目。首批17所“渔民驿站”分别在江苏、重庆、四川、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市启动建立。其中,江苏首批三所"渔民驿站"分别位于南京和扬州。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所:“这里不仅是这些护豚员、护鱼员的交流中心,也是业务培训以及进行工作管护的保护站。除此之外,驿站也会变成十年退渔禁捕,特别是长江渔业文化传承、科普宣传这样的功能。”
据了解,今年,南京绿水湾“渔民驿站”在还将进行二期改造。改造后将正式对外开放,届时,公众团体可预约前往参观交流。
(郑丽丽 韦少华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