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 | 郭化若《临江仙·淮海战役》

2021年06月10日 15:19:0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点击收听▽  


  1948年11月,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多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南达淮河的地区,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12月,时任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的郭化若写下了《临江仙·淮海战役》(又为《临江仙·中原会战》),生动记录了战役过程中难忘的情景画面。

  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进入第三个年头。辽沈战役胜利后,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在连续围歼了黄百韬兵团和黄维兵团之后,12月15日将逃出徐州的杜聿明集团30万人重重包围。为了配合平津战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决定对杜聿明集团先“夹而不食”,进行20天的战场休整。这首词作就是在此期间创作的。

  淮海战役总前委合影(从左往右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华野各纵队在战役休整期间,根据纵队前沿阵地指战员对敌情的详细报告,抓住瓦解敌军的极好时机,命令部队从关心敌军士兵的生存入手,开展各种各样的瓦解敌军、争取敌军投诚的宣传攻势,是围而不打的作战艺术中精彩的一页。

  女:你们想突围吗?四面八方都是解放军,怎么突得出去呢?你们这几天试着突围有什么结果呢?

  (来自《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下集》)

  词中“阵前歌舞犹欢”,就是对战壕中形式生动活泼、动人心弦的对敌政治攻势的真实写照。 据华东野战军第12纵队司令员谢振华回忆,战士们把人民支援前线的馒头和大饼加上传单,用柳条提篮送到蒋军阵地上;有的部队阵地与敌人阵地咫尺相望,我方吃饭时,亲切呼叫蒋军官兵,请他们过来一起吃;有的战士还针对蒋军士兵被服单薄,冻病、冻死等情况,寻找机会把棉衣、棉被和棉毯送过去。

  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踊跃支前

  官长们、弟兄们!我是70军96师工兵连副连长赵永平,我听了共军的喊话,冒死和九个弟兄跑到这边来了。我们受到了优待,吃得饱,穿得暖。三个弟兄去治病养伤,其它六个弟兄参加了解放军,官长们、弟兄们!要想活命,快停止抵抗!解放军欢迎你们过来。

  (来自《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下集》) 经过政治瓦解,仅华野12纵队就接受了数千名蒋军官兵投身到人民子弟兵的行列中来。

  淮海战役的战场一角。图为国民党军杜聿明部的俘虏被押下战场

  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对拒不投降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最后总攻。1月10日,歼灭杜聿明部邱清泉、李弥两个兵团10个军,生俘杜聿明。至此,淮海战役历经66天浴血鏖战,胜利结束!三大战役中,淮海战役规模最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一场伟大战役。淮海战役中,苏鲁豫皖四省解放区动员民工543万人,以小推车连接成一条条“补给线”和“生命线”。淮塔管理局文博馆员魏天梅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民奋力支前的画面:

  整个战役当中,后方老百姓节衣缩食,募集的粮食多达9亿6千万斤,如果说每一辆小车给它装200斤的话呢,可以装成480万辆小车。所以,陈毅元帅曾经非常生动形象地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架子车队,把弹药运往前线

  经此一役,南线国民党军队精锐主力已被消灭。解放军压到长江北岸,为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为全国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淮海战役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系列融媒体产品《红色诗词里的党史故事》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江苏广播、大蓝鲸App采写制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