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路造桥、击毙伪乡长、与导弹擦肩而过……老战士追忆峥嵘岁月

2021年05月20日 14:44:4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在百年大党铸就辉煌的历程中,革命老战士们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在战争年代舍生忘死,和平时期兢兢业业。聆听老战士回忆烽火岁月,是当代青年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源泉,江苏各地在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中,老战士的口述与传承,让人入脑入心,同时也出新出彩。

  王述同:重伤不喊叫 轻伤不下火线 

  “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走到今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在宿迁市泗阳县临河镇杨集社区,前来聆听88岁高龄老战士王述同讲述党史、革命史时,村党支部副书记黄胜国感叹道,“听老战士讲述革命故事,能增强广大百姓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尤其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没有峥嵘岁月的经历,更需要这样的‘红色讲堂’"。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王述同老人在讲述他作为一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时,情不自禁地站起身,气宇轩昂,激情振奋。王老1934年10月出生在杨集社区朱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4个,他排行老二,解放前上过几天学堂,因家庭贫穷,连书也买不起。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元月,刚刚年满17岁的王述同主动报名应征,在华北军区河北省保定陆军部队,训练三个月后,没有和家人联系就自己报名去抗美援朝。当时,他写了"重伤不喊叫,轻伤不下火线"的《血心书》,并被编入107师329团。  

  到了朝鲜南杨岭,王述同的部队主要任务是在南杨岭建造军用飞机场,为了不被美军发现目标,部队采用夜间行动白天休息的办法,每天天微黑的时候动工,天要亮的时候隐蔽,在建造过程中,美军夜间用燃烧弹照明来窥探。发现了目标,就动用飞机轰炸,我军用高射炮、机枪、步枪打击。为了防止美军骚扰,我军安装了报警器,战士们团结一心彻底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军用机场建设任务。

  1951年底,王述同部队从朝鲜撤回,由于表现出色,在部队提拔为少尉副排长,1953年7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7月复员到地方。1958年底任原朱码大队党支部书记,后被调任林柴场二里畜牧场教员,1958年参加县民兵打把训练获得一等奖,1980年带工去建设泗阳大闸,年底被查出患食道癌,手术在家休养。不论在哪一个岗位,王述同都能以一名军人和一名优秀党员严格要求自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一位有着68年党龄的老党员,经受了抗美援朝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经历过生与死的考验,是新中国发展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人。王老说,在我们的党100寿辰之际,他要力所能及地发挥一名老党员应有的作用,主动加入到学党史、讲党史、讲革命史行列中来,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李剑锋:同志们再努力一把劲呐,打到了南京过新年

  “今年是个胜利年,全国胜利在今年,同志们再努力一把劲呐,打到了南京过新年。”渡江战役老战士李剑锋今年已96岁高龄,回忆起72年前的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仍心潮澎湃。李剑锋告诉记者,这首《胜利歌》是他在渡江战役前夕自己作词的歌曲。

  1949年初,三野34军在紧靠南京浦口区的安徽来安县等地进行渡江作战准备,李剑锋担任该军101师302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那时候,前后方都已经感到革命形势发展迅猛,从山东沂蒙山区的群众亲手缝制送到前方的“进军鞋”上绣的口号也可见当时高昂的战斗激情。

  李剑锋拿出一双仿当年样式的布鞋,一只鞋帮上写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另一只写着“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鞋头上写着“革命到底”。“当时穿这个鞋,走路有劲,士气高昂。人民群众对我们鼓励大了,不知什么叫累,什么叫苦。”回忆起当时的点点滴滴,李剑锋依然历历在目。在渡江战役期间,李剑锋坚持写日记,这本珍贵的日记如今收藏于渡江胜利纪念馆中。在李剑锋的家中,是一件复制品。这本日记,小小一本,可托在手掌中,却让人感觉沉甸甸的。李老笑道:“仿制得非常精心,买到了当时我用的这种纸,看起来就是一模一样的。”
  李老表示,日记中所记,都是琐碎常事,如几月几号,做了什么事,行军到哪里了,或者是一些有特别意义的日子。其中,有一天正值中秋,虽然没有家人团聚,更谈不上什么美食佳肴,但李老却写了好几首诗,寄托自己在月圆佳节时的情思。其中还借用了“低头思故乡”的意境,写道“睁开眼看现在,胜利翻身。低下头想过去,艰苦贫困”。老战士李剑锋现在还时常给青年们讲述历史,传承着奋斗精神。

  严瑞朗: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在江苏扬州,92岁老战士严瑞朗用亲身经历和所感所悟,为维扬路特勤消防救援站10名党员同志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

  严瑞朗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新四军,曾参加过苏中敌后周旋和攻打北沙岛等战斗,在部队严老工作了35年,最终以团级干部转业到江苏省水利勘测总队工作,1990年在江苏省水利设计院纪委副书记的岗位上离休。

  回忆起跟着抗日部队行军打仗时的情景,严老很激动,“当时条件异常艰苦,甚至几个月都洗不上一把热水澡。身上长满疥疮、虱子,有时候一天也吃不上一顿饭。但身为共产党员,带领战士们开展战斗却没有一人叫苦。”

  严老勉励在现场一线的消防指战员们,“作为共产党员,就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信念,把工作干好。”随后,老战士走到自己捐建的宝带社区“红色记忆馆”前,介绍自己曾经在战斗中使用过的生活用品。一个个真实的藏品,一段段感人的战斗经历,给年轻的消防战士们注入了不竭的精神动力。

  林志高:跟党走锄奸除恶 为国家立志高远

  家住启东城区东洲新村的林志高老人是一位当年在抗战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英雄,如今已是94岁高龄。

  林志高老家在海复镇四堤村,当日军野蛮踏上中国领土,还在上小学的林志高懵懵懂懂地接受着爱国思想教育,老师告诉他们,中国人决不能做日本人的奴隶。虽然还不太清楚“奴隶”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日本人的暴行令他十分痛恨,一如自己的名字,林志高早早就在心里埋下了立志参军,打跑日本人的高远志向。

  家中母亲去世得早,姐姐和哥哥都已成家,林志高和父亲生活在一起。1941年的一天,14岁的林志高在外挑羊草,碰上了刚到村里的新四军,他觉得这支部队的军人待人亲切,心生好感,有一个杨姓指导员问他愿不愿意当兵时,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心参军的林志高担心父亲不同意,就没有回家收拾行囊,只让邻居转告父亲,直接跟着新四军出发了。

  在血雨腥风的残酷环境中,一些民族败类甘心附逆,为虎作伥。锄奸工作是抗战时期反“清乡”斗争的一项重要任务。提起汉奸陈炳昌,林老气愤得声音都不由得提高了几分:“我们最恨汉奸,伪乡长陈炳昌就是被我们铲除的。”1943年,林志高获得情报,陈炳昌正身处吕四范龙街的陈家面店。于是,他们4个短枪队队员趁着夜色,从吕四镇北面趟过一条河,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这家店,假装客人喊老板开门,随后快速撞开陈炳昌的房门,将还在睡梦中的陈炳昌击毙。

  午夜时分,他们来到伪区长住的碉堡下凿洞爬了进去,又从伪区长床底下钻了出来,将还在打着呼噜酣睡的伪区长一斧头砍死了。他们从伪区长家中缴了枪,还在纸上写下“做中日汉奸就是这个下场”,随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志高又加入解放战争的队伍,参与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见证了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在漫长的八年抗敌生涯中,林志高饱受战争之苦,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很多同志上午参加革命,下午就牺牲了。”林老忆起往日的伙伴,语气里满是心痛。

  如今社会安定,祖国繁荣,林志高倍感珍惜。即便已入耄耋之年,他依旧保持着每天看书读报听新闻的习惯。他告诉来听他党课的学生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年轻人一定要学好党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曹纪元:部队生活很苦很累 但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

  “爷爷,你真的打过仗吗?”“是啊,那会儿,爷爷刚刚20多岁。”一位援越抗美的老兵,正在向社区的孩子们讲述他参军参战的故事。他叫曹纪元,是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丽景佳苑第一社区党总支的一名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50多年前他毅然从军,奔赴越南支援抗美。现如今,年近80的老人依然在为社区建设发光发热。

  “我是1965年当兵的,第二年就跟随部队去了越南。整整两年的时间里联络通讯、修路架桥,好几次与导弹擦肩而过。”老人缓缓地诉说着他的故事。“我记得有一次,部队刚刚转移到一个地方,帐篷还没扎好,敌人的飞机就来了。我眼看着导弹就要把我们的物资炸毁了,心里那个着急啊,没多想,赶紧冲过去抢回物资。”孩子们听得胆战心惊。老人坚定地说道:“部队生活很苦,也很累,但是我一辈子都没有后悔过。”

  “我想要当兵。”今年,曹纪元的孙子向社区提交了参军申请。他说:“小时候,爷爷就一直跟我说他当兵的故事,我也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爷爷跟我说,我们现在能过上好日子,全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我长大了,我也想像他们那样穿上军装,报效祖国。”
  “红色种子”已深深埋在了他的心中。老人的言传身教,让他的后辈们树立了军营梦,点燃了他们报效祖国的热血,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担负起青春一代的使命和责任。

  曹纪元一直不改军人本色,时刻以一名军人和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当党组织和社区需要他的时候,他从不推辞,寒暑假为青少年儿童进行爱国教育,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近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曹纪元义不容辞地为年轻党员们上了一堂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用他的亲身经历带领年轻党员们不忘初心、锤炼党性。老人常说:“只要组织需要我,我随叫随到。”他用这种充满激情的红色精神,激励着新时代的年轻人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编者按:

  讲好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江苏各地用好用足红色资源“活教材”,坚持以“挖掘红色故事 重温革命历史”为主题,以活动为载体吸引群众,让老战士们的亲身经历教育下一代。使党史学习教育有形又有新、入脑又入心,不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王敏 章斌炜 郑凌 康健 黎明 杨伟东 周忱 严为 李弘非 俞海 江苏广电无锡中心站/徐恺言 路明杰  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余乐 通讯员/吴菲菲  启东融媒 泗阳融媒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