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博物院:悠悠古运河——大运河文化进校园

2021年04月07日 21:04:29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项目名称:悠悠古运河——大运河文化进校园

  项目负责人:陶纯怡 华玥

  联系方式:13621511979

  一、内容说明

  1.主题展品或主要场馆

  无锡博物院《吴风锡韵——无锡城市故事展》展览中运河文化主线

  2.诠释角度

  无锡是京杭大运河沿线城市中唯一被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给无锡带来的独特的人文景观,本项目以此特殊的地理特征为切入点,对夹河两岸锡城人民的水乡生活、人文景观、发达的近现代民族工商业以及由运河催生的米码头、布码头等进行拓展阐释,结合自然、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多学科知识,让同学们对家乡的民俗生活、历史风云有更多认识,从而对大运河给家乡带来的重要促进作用有深刻的认识。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6-12岁小学生

  2.项目时长

  60分钟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A.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大运河以春秋的邗沟为雏形,经历隋、元的沟通改建以及明代的疏浚等运河历史有一定了解。

  B.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归纳大运河无锡段穿城而过造成的独特地理特征、对无锡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代表企业和企业家有所了解。

  C.通过学习,学生对无锡段运河的历史故事、人文景观有更多认识,对文天祥名作《过无锡》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明确地理位置的辨认,提高归纳分析、审美鉴赏的能力,从而进一步理解运河穿城而过对古往今来的无锡人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从大运河穿城而过给无锡人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这个角度出发,加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从而激发对家乡地域文化的热情,更好的弘扬无锡传统文化,做一名知家乡、爱家乡的新时代少年。

  B.通过对运河人文景观的深入了解,加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理解,强化民族荣誉感。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1、导入主题

  【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京杭大运河吗?大家见过无锡的大运河吗?京杭大运河是谁下令贯通的呢?

  【预期效果】同学们对于无锡的大运河都有一定认识,有部分学生知道隋炀帝下令贯通京杭大运河。

  【教师提问】京杭大运河的贯通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劳,有同学知道我国最早的人工运河是什么河吗?

  【预期效果】可能有学生知道泰伯开凿的伯渎河,是无锡最早的人工运河。

  【设计意图】引出课程主题,拉近京杭大运河与学生生活的距离,调动学生上课积极性。

  2、提出互动任务

  【教师提问】有同学坐过古运河游船吗?坐船的时候有没有留意过一路上的桥梁和景观呢?

  【预期效果】很多学生坐过船,对黄埠墩、西水墩、清名桥等地方名胜有一定了解。

  【设计意图】抛出需要完成的互动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主要环节中。

  3、介绍并探讨古运河自贯通以来给无锡人带来的促进作用

  【教师提问】有同学知道黄埠墩吗?能说出和它有关的任何历史故事或者名人吗?

  【预期效果】大多数同学知道黄埠墩,个别同学可能知道文天祥写的《过无锡》。

  【设计意图】此环节作为课程的主题内容,运用了STEAM教学理念,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运河两岸的古代无锡人的生活景象和运河沿岸的黄埠墩、茂新面粉厂、清名桥、大公桥等所处的位置和历史,课程将自然、语文、品德与社会融入其中,从文天祥、荣氏兄弟等为人熟知的名人与无锡段大运河的渊源来达到教学目的。

  4、分组讨论,自我总结,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此环节对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归纳总结能力,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归纳和分析,对运河沿线的无锡地方著名景观进行梳理,辨认方位,找到学生们所熟知的几处地名的地理位置,通力协作以完成地图的拼接。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此课程以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为重要方式,以大运河无锡段的著名人文景观来作为自然、语文、品德与社会等多学科的交叉点进行展开,其中包括有无锡独树一帜的米码头、布码头等。如何让小学生理解大运河对于这些码头的促进作用是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因而我们选择以其他有名的近现代民族工商业遗址代表,譬如茂新面粉厂(现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永泰缫丝厂(现中国丝业博物馆),介绍他们是在有利的水利运输条件下蓬勃发展,从而来类比古代米码头、布码头的发展——都需要大运河发达的运输条件支持。

  三、案例分析

  1、精彩的导入环节

  课程开始时,老师用学生们熟悉的家乡景点引入主题,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调动课程积极性。

  2、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节奏

  在进入正题之前,老师展示后期需要完成的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水系地图,让学生们带着完成这一互动任务的目的去听课,提高听课效率。

  3、让历史贴近生活,引导式教学方法

  以文天祥与黄埠墩的深刻渊源向学生讲授黄埠墩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京杭大运河在古代的运输作用,通过向学生解读文天祥的《过无锡》,结合南宋历史介绍大运河,让学生体会到文天祥的崇高气节。

  4、充分的思考时间

  在前期的铺垫和引导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巩固课程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互动任务,加强课程效果。

  项目评价

  此项馆校合作项目以利用无锡博物院资源开展拓展性、研究性学校教育为基础目标,项目的内容立足于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从而在锡城形成的独特的地理地貌和人文景观,尤其是对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促进作用,在内容上紧扣家乡无锡,立意深刻又贴近生活;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环节,形式新颖,并且采用了跨学科教育(STEAM)的方式,通过教学环节的分割使得课程内容主次分明,能够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此项馆校合作项目模式简单高效,可复制性高,可转接能力强,在课程内容设计时有学校教师参与,各环节的教学目标清晰、所使用的博物馆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方法明确,对于学校教师来说易于上手,项目形式易于推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