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博物馆:“归去来兮”——生态变迁下的麋鹿归乡之路

2021年04月07日 14:58:1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项目名称:“归去来兮”——生态变迁下的麋鹿归乡之路

  项目负责人:刘易奇

  联系方式:13770936465

  一、内容说明

  1.主题展品或主要场馆

  (1)主要展品:雄性麋鹿骨骼亚化石,泰州市博物馆馆藏,距今约7000多年,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麋鹿骨骼化石。

  (2)主要文化元素:新石器时代青墩遗址。

  (3)主要场馆:泰州市溱湖湿地保护区麋鹿体验园。

  2.诠释角度

  (1)展陈状况:

  泰州市博物馆历史文化展厅《汉唐古郡,祥泰之州》,展现了泰州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沿革。其中,第一部分围绕雄性麋鹿骨骼亚化石和青墩遗址而展开。

  (2)文物背景诠释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生物,因其头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被称为“四不像”,又因其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又有“湿地精灵”的美誉。麋鹿在我国的发展衍化可谓命途多舛,因生态环境的变迁和人类的猎杀,曾经一度在我国境内灭绝,直到改革开放从国外引进种群才逐步壮大,并在本世纪初出现野外繁殖个体。

  (3)乡土文化诠释

  本次活动,我们以馆藏麋鹿骨骼亚化石为主要活动载体,以麋鹿的生存环境为切入点,展现泰州地区由大海成为滩涂在成为内陆的变化,强化参与者对家乡的深刻认知;

  (4)生态文明诠释

  以青墩先人中的麋鹿元素展现麋鹿与人的早期共存,再以麋鹿的传奇经历,为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经验教训。

  (5)爱国主义诠释

  通过近代西方对麋鹿资源的掠夺,辩证思考其历史意义,需要向参与者明确,近代西方掠夺的本质,进而激发参与者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既不卑下又不狭隘的民族自豪感。

  二、受众与时长

  1.年龄段(受众群体)

  10至16岁青少年

  2.项目时长

  1至2天

  三、目标设定

  1.知识目标

  (1)掌握泰州由海成陆的过程;

  (2)了解湿地的作用;

  (3)掌握麋鹿的特征;

  (4)熟悉麋鹿在我国境内由盛转衰,再到逐渐复兴的过程;

  (5)认识青墩遗址;

  2.能力目标

  (1)知识表达能力:能够准确表述湿地、麋鹿、青墩遗址的具体含义;

  (2)手工制作能力:独立制作一件具有麋鹿特征的手工制品;

  (3)辩证思考能力:辩证的分析原始人类狩猎麋鹿和清代围猎麋鹿的不同之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情感认同:通过泰州地区沧海桑田的变化,强化参与者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2)意识培养:通过环境变化与麋鹿复兴的关系分析,帮助参与者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3)价值观传递:传递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的价值观;

  项目过程设计

  一、主要流程

  流程一:

  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领取学习册《绘文绘物》,布置“泰州成陆的过程”、“为何会吸引麋鹿在此繁衍”等问题,让参与者带着问题,观看科普纪录片《海渚之陵》。

  流程二:

  参观文物“雄性麋鹿骨骼亚化石”标本,列举不同鹿类的图片,让参与者总结麋鹿的独特之处。

  流程三:

  参观博物馆“青墩先人”展陈主题,介绍青墩先人的生活概况,通过其干栏式建筑的作用,分析他们当时的 生存环境;引导参与者注意遗址中出土的带有刻划纹的麋鹿骨骼,引出原始符号和文字的联系。

  流程四:

  课堂教学,通过短片《麋鹿》及PPT课件,帮助参与者了解麋鹿在中国本土由盛转衰,又再次复兴的过程。组织大家讨论分析青墩先人狩猎麋鹿和后世围猎麋鹿的区别,教导参与者辩证地看待人类获取自然资源的问题。

  流程五:

  指导参与者制作一件麋鹿造型的手工艺品,要求把握麋鹿的主要形态特征。

  流程六:

  活动总结,通过青墩先人与麋鹿的和谐共存,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最后,带领大家书写一块祈福牌,悬挂在博物馆祈福树下,为众多以麋鹿为代表的湿地生灵祈福。

  二、项目要点分析思考

  要点一:以麋鹿与先民的关系为切入点

  “归去来兮”项目将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展序厅中最重要的文化要素“雄性麋鹿骨骼亚化石”和青墩遗址相结合,将7000年前麋鹿与人类先民的互动作为切入点,展现麋鹿对区域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

  要点二:以丰富史料为论述依据

  据汉代王充《论衡》记载,泰州海陵地区有大量的麋鹿,它们喜欢在泥地里踩踏,间接地帮助人们犁垦土地,使得此处农耕更加便利,再加上青墩遗址出土的大量麋鹿骨骼制品和骨骼上的刻划纹,都表明麋鹿对于青墩文明由采集狩猎转向农耕是起到巨大作用的。

  要点三:引导辩证思考

  以麋鹿的兴盛于衰亡再到复兴,引导参与者辩证看待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获取,既是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传递正确的环保理念。

  要点四:生态理念、乡土教育、爱国主义相结合

  以麋鹿为切入点,讲述泰州由海成陆的过程、人类过度捕猎以及近代西方的掠夺,很自然地将生态、乡土、爱国三大主旨融合到一起。

  三、案例分析

  设计理念:“归去来兮”项目的主旨是通过展现7000年前,麋鹿与青墩先人的互动,表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帮助参与者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能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在活动的不同环节,我们还穿插了不同的知识要点,使活动的教育主旨可以在生态文明、乡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之间灵活取舍,方便校园教育中的合理调整。

  乡土教育:流程一中,主要是科普麋鹿的生存环境,通过介绍泰州成陆的过程,从10000年前的一片汪洋到两宋时期正是成为内陆,可以开展乡土教育,帮助参与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家乡。

  生态文明:流程三中,为了展现青墩先人和麋鹿的互动,我们准备了两样文化要素,一个是遗址出土的带有刻划纹的麋鹿骨骼,我们通过引入甲骨文的概念,突出这件文物的意义,同时又能够科普甲骨文的文化常识;另一个是汉代王充及其著作《论衡》,其中对“麋耕”的记载,既是早期农业的形态之一,有又是《论衡》这部唯物主义著作的价值体现,能够与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相呼应。

  爱国主义:流程四中,清末西方国家对麋鹿资源的掠夺,虽然间接保存了麋鹿种群,为将来麋鹿种群的回复提供了火种,但我们不能肯定这种掠夺的行为,教会参与者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向。

  项目评价

  该活动于“世界湿地日”推出后收到社会上的广泛好评,尤其是在学校,针对文物生动的解读,同时还能配合活动加深印象,使得学生博物馆学习的兴趣大为增长,与学校的乡土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也能相互配合。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