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如何渡过“深水区”?江苏业界学界齐聚共分享,全是干货!

2020年11月16日 10:06:22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作出部署安排。全媒体时代下,如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如何立足新形势谋划新发展?在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业界学界分享了他们的观点。

  2020年11月14日,江苏省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年会在江阴召开,重点围绕“融合视界 全媒合作”主题展开探讨。

  江苏省广电协会会长耿乃凡、中共江阴市委副书记袁秋中、江苏省广电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季建南出席会议,学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轩介绍了学术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副秘书长及各会员单位代表以及来自广电媒体及新闻院系的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耿乃凡 江苏省广电协会会长

  多年来,学术专业委员会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结合行业实际,聚焦广电实践,针对发展特点,开展学术研究,体现了专业委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责任担当。省协会的工作将聚焦坚持政治为先,抓好党建引领;坚持大局为重,当好桥梁纽带;坚持服务为本,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制度为基,强化内部建设四个方面。

  当前,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猛发展,正重塑着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方式,赋予了媒体新的时代内涵和发展空间,媒体融合势不可挡。我们更要重视对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的实践研究探讨。

  学术专业委员会在省协会的各专业委员会中是起核心作用的委员会,其核心作用就是在媒体的变革和发展中,能把各级媒体在研究探索中得来的经验教训升华成新的理论成果,再用来指导实践。因此,学术专业委员会的活动既要冲在前沿一线,更要抓住研究探讨、理论升华的重要环节。以活动打造品牌,以品牌提升影响力,形成强大声势、强大合力,助力行业发展。省协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家开展各项活动,努力为行业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合作互动共赢。让我们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凝聚行业共识,汇聚各方力量,努力开创全省广播电视协会工作的新局面。

  袁秋中 中共江阴市委副书记

  近年来,江阴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按照省、市各级部署要求,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引领和推动江阴广电战线,多元发布、全媒传播、权威发声,时刻唱响主旋律、始终当好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

  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意识形态斗争的日益激烈、舆论生态环境的深刻变化,给新时代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希望借助协会系统优势和整体力量,进一步理清新思路、寻找新坐标、拓展新空间,持续加快融合质变步伐,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依托协会行业规范和专业指导,进一步提高职业素养、磨砺过硬本领,更好地把江阴精彩说出来、把江阴品牌推出去;通过协会交流协作和互惠共赢,进一步建好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更广泛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季建南 江苏省广电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一直以来,学术专业委员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政治防线、舆论导向,聚力守正创新,不仅着力于理论研究,更着眼于理论推动实践。各级会员单位主动担当作为,涌现出一批具有实践性、示范性、探索性的好做法、好产品和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理论成果。尤其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省市县三级媒体充分发挥了全媒合作,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凝聚了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国家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学委会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

  一、紧扣中央精神和行业发展要求,加大理论研究和专业引领力度。正如两办《通知》所提出,媒体深度融合,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融合进入“”,各级媒体,尤其是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取得了很多亮点成效的基础上,也面临很多重点难点问题。当下核心问题是要解决主流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问题,有了传播力、影响力,才有生存的能力。未来,学委会将一如既往高度关注学界、业界的新发展、新动向,更多地开展交流、共同碰撞。

  二、做大做优平台,为推进区域媒体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做出贡献。江苏63家县融预计年内全部挂牌,按照省委宣传部要求,县融平台建设,由总台荔枝云技术平台作为支撑,这既是技术支撑的问题,也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结构性改革的问题。如何在县级融媒体平台的建设中,强调共性、关照个性、形成共振,让现有平台真正发挥它的作用,这需要在座各位共同身体力行去推动。同时,不仅是县级媒体,市级平台也应当加入与合作,真正形成省市县三级媒体在平台建设上的共融共赢的新局面。

  三、加强协同合作,打造更多的优质内容产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要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扩大优质内容产能、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提升内容传播效果”。我们永远不能忽视内容生产的供给侧改革,只有有能力供给优质内容,才能有助于同用户的良性互动继而建立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实践多次证明,涉及百姓民生的话题如“沪苏通公铁大桥通车”,一些特殊节点的重大主题,如“小康”“脱贫攻坚”等,都是可以协同合作、打造爆款的好选题。未来,期待省市县三级媒体更多地协同合作,共同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李轩 江苏省广电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二部副主任

  学术专业委员会在省广电协会的指导下,聚焦融合和合作,始终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发挥好业界、学界人才优势,努力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加强全媒联动合作的现实路径

  一、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基本实现全省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覆盖。学术专业委员会在各设区市广电媒体的协助下,依托江苏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唯一技术支撑平台——“荔枝云”平台,积极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定制化、多元化支撑服务。江苏广电总台已帮助60个县市区建设了融媒体中心,基本实现了全省县市区融媒体中心全覆盖,为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奠定了基础。

  二、依托荔枝云平台,积极推动省市县级媒体实现信息多向共享与多方互动。荔枝云平台为突破时空界限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支撑,依托荔枝云平台,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尤其在今年疫情下,荔枝云平台在全国两会等报道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互动也更加便捷、频繁。

  三、联手打造新闻行动、重大报道、直播及短视频等产品,推进市县合作多样态。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协作机制、平台、技术等多方联动的有力支撑下,各成员单位联合起来主动策划、大屏小屏同步发力,做优内容、做活形式,打造“直播生态”和融媒产品,努力实现1+1>2的传播效果,更好履行主流媒体责任。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的融媒体视频品牌“荔直播”,这一年多来联合各市县台在网络电视直播和短视频上重点发力。

  市县台代表围绕工作实践和理论思考进行交流发言。

  黄志东  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副总裁、副台长

  “互联网+”深耕社区治理

  融媒服务践行初心使命

  近年来,无锡广电倾力推动“深耕计划”,深化融合、建强载体,增强“四力”。紧随区(县)融媒体中心建设,搭建“爱吾锡”融媒体社区服务平台,打造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会信息枢纽三大功能,真正成为触达群众的“最后一厘米”。

  一、降维传播,精准分发,争取舆论引导的主导权。

  “爱吾锡”依托社区微信群和小程序在微信体系中的互联互通,回应居民诉求,构建宣传服务闭环,形成了媒体助力基层治理的响应机制,获得了社区及居民的认可和支持。

  二、一键诉求,快速反馈,建设融媒体综合服务平台。

  小程序后台每月会接收居民求助、提问百余起。经线上工作流引擎,流转至社区、物业、医院等相关部门,处置后形成反馈闭环。通过这一服务平台,城市党媒能够更加深入和全面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避免“闭门造车”。一方面,瞄准百姓身边发生的日常琐事、烦心事,为百姓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以形成用户依赖。另一方面,以百姓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形式创新表达,培养受众忠诚度。

  三、整合资源,多元服务,打造社会信息服务枢纽。

  服务社会效益,公益形象入人心;服务宣传效益,融媒传播有抓手;最后是服务经济效益,赋能经营出新招。

  孙小平  泰州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加快融合发展步伐

  增强全媒服务能力

  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推动舆论引导、公共文化服务、经营创收各项工作真正强起来。

  一、强化优质供给,在做亮特色服务品牌上再发力。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眼宣传需要和用户需求,大力实施供给侧改革,以优质原创内容和高品质服务满足全媒体时代受众多样化需求,增创发展新优势。

  二、推进深融转型,在提升传播能力上再发力。按照习总书记“用得好是真本事”的要求,推进“台网端微”深度融合。用好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发挥协调枢纽作用,强化战役性宣传项目的策划和组织实施,实现重大宣传全媒体同时发力,新鲜资讯新媒体首发快发。

  三、直面严峻挑战,在多元开拓市场上再发力。经营创收是生命线,调优理顺运行机制。

  四、涵养良好生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再发力。根据融合发展需要,与市相关部门对接,探索使用空编,招引急需紧缺人才。优化激励政策,缩小编内外人员收入差距,以实实在在的举措留住优秀人才。

  汤泠泠  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台)副台长

  守正开新 视界突击

  近年来,连云港广电传媒集团紧紧把握中央精神,顺应新时代传媒技术深刻变革的趋势,坚守社会责任,勇于创新实践,深入推动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不懈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的新架构、新模式、新业态。

  一、在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下功夫,做好顶层设计,建设融媒新架构。连云港广电高度重视媒体融合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从集团层面出发,设计搭建技术硬件和制度软件新的组织架构。

  二、在关键处、要害处下功夫,实施移动优先战略,构建渠道新模式。连云港广电加快媒体融合步伐,以连云港手机台为核心,打造“‘两微一端’+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的广电新媒体矩阵,做到移动优先、深度跟进、多点推送、融合传播,构建起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新模式。

  三、在传播质量和水平上下功夫,打磨优质网生内容,打造传播新业态。广电台各新媒体平台突出“内容为王 融合创新”,在做好本土最优质新闻资讯汇聚平台基础上,全媒体发力,打造短视频爆款和新视界产品。

丁敬梓  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总监

  以深度融合

  向媒体现代化迈进

  宿迁广电将以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快推进融媒体新闻中心建设,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全面共享融通。

  一、以全媒栏目创新再造为抓手,推进人机融合全效化;

  二、以平台内容特色生产为抓手,推进资讯生产移动化;

  三、以提升综合创优能力为抓手,推进创新创优项目化;

  四、以差异化传播能力提升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精细化;

  五、以满足市民视听需求为抓手,推进频道平台大众化。

  卢军 南京江宁区融媒体中心总编辑

  加快全面整合资源

  推进深度融合发展

  江宁区融媒体中心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做出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一是资源整合,占阵地、搭平台、强枢纽。作为全国首批启动建设区、全省首批试点建设区,我们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精神,在省市宣传部门精心指导下,紧扣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的县融发展三大功能定位,以汇聚资源、融通平台、强化服务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举措更好引导服务群众。

  二是深度融合,优流程、变产品、强引擎。优化融合发展的机制流程。打造赋能添彩的技术引擎。推出贴近用户的融媒产品。

  三是一体两翼,优机制、强主业、增活力。融媒事业与传媒产业是中心发展的一体两翼,我们坚持“双轮驱动”、齐头并进,为融媒体中心行稳致远、充满活力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刘志刚  江阴市融媒体中心(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副总经理

  以创新转型

  驱动县融“建强用好”

  自2019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以来,江阴市融媒体中心在各级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执着而艰苦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取得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全面融入新时代。我们必须用互联网时代的互联网思维去思考和探索我们的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我们必须全媒体的办法去做报道、做传播、做宣传。

  二、全面挺进新阵地。不论是“主战场”“ 主阵地”,还是“新兴传播阵地”,实际上都是一个地方——互联网。近年来,江阴融媒在互联网阵地打造上竭尽全力,先是利用江阴作为全省集成改革唯一试点的机会全新打造了城市综合服务平台最江阴APP,还将打造具有江阴特色的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

  三、全面转型新媒体。我们一直秉持一个理念:对于新媒体,无论怎么重视多不为过!今年以来,江阴发布、最江阴微信公众号的WCI传播力指数均领跑全省乃至全国县级媒体榜。

  四、全面创新方法论。在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不断守正创新。为了做到与传统媒体无缝“嫁接”,我们推出“可扫码的报纸、看得见的广播、能交流的电视”,各个平台逐步实现互联网化。

  学界专家也分享了前沿观点:

  胡翼青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

  媒体融合再出发

  解读《关于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传统媒体的融媒体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意见》有“四大支撑”和“四级布局”两大重点。

  四大支撑是——先进技术、优质内容产能、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全媒体人才培养。在这其中首先要重视产能,把人手集合起来,另外还要有产品思维,要持续不断地生产产品;另外要做到技术引领,要在技术的逻辑当中看到自己的可能性。

  而关于四级布局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市级融媒体建设是《意见》的核心问题,另外县级融媒体和省级融媒体要创新合作共享和互动机制,充分开发产能,把团队的力量集中到最有发展前途的平台上去。

  用融媒体来搭建的虚拟城市,首先核心任务是网上政务便民数据,服务性的政府信息,核心内容是所在城市的商业服务和社会服务,最后是数据处理的内容。渡过“深水区的最重要的步骤就在于双方的机制体制改革,所以省级融媒体和县级融媒体之间的合作势在必行,通过共享建立共同的中央厨房,形成县级融媒体和省级融媒体的共融。

  (来源:江苏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