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篇:破立并举,高质量打造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⑤

2020年11月16日 09:49:3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1月12日-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苏考察。他考察时强调,要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思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通。

  家住南通崇川区狼山镇街道的欧坤宝,祖祖辈辈生活在长江边,与长江直线距离不到500米。但过去想起长江,印象最深刻的是化工厂、水泥厂日以继夜作业发出的轰鸣声和刺鼻的气味,“华新水泥厂就建在这,西北风一吹,居民窗子都不敢打开。”

  作为南通港主力港区,狼山港拥有我国长江沿线最大吨位的码头。密密匝匝的工厂林立,见证了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但也使南通“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曾经的美丽长江一度变得“伤痕累累”。

  改变粗放式发展,归还美丽长江。三年前,南通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做出狼山港整体搬迁的决定,关停并转203家“散乱污”企业,腾出沿江生态岸线5.5公里,“还江于民”。启动实施五山生态修复保护工程,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的脱胎换骨成为“长江大保护”最生动的实践。

  2018年,65岁的欧坤宝搬家了,住进了安置小区临江家园。打开窗,不仅有清爽的江风,还能“望得见江、看得见山”,他说:“从来没想到的现在都实现了,一到上面能看到长江、狼山,还了原来的本色,非常好!”

  从高空俯瞰,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生态廊道化作五线谱,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是跃动其间的美妙音符。行走在公园滨江步道上,既可尽揽“潮平两岸阔”的壮观江景,又能望见临江而立、葱茏叠翠的黄泥山、狼山等五山,从“生态伤疤”蝶变成人们流连忘返的“绿色氧吧”。在江边散步的市民兴奋地表示:“以前这边是芦苇荡,后来就变成中远钢结构公司,现在改造成大花园一样,就像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我们也很开心,经常回到这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调研时指出,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人口最密集、污染排放最集中的地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166公里长江岸线生态向好的背后,是南通发展思路、路径的转变。在大手笔推进港口腾挪、生态修复的同时,南通正以“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走进海门临江新区科技园,这片曾经以化工、印染产业为主的工业聚集地,如今化工区被压缩至不足园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腾出来的产业空间用于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吸引150多家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入驻。

  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破”与“立”是必答题。海门市临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徐骏表示,通过“腾笼换鸟”、“开笼引凤”、“砸笼换绿”,沿江新区产业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在转型升级中不断提升,“现在模式下,企业直接产出大幅攀升,以前企业100亩地亩均销售300万,现在这里一栋楼亩均3000万。作为一个滨江小镇,怎么样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怎么样把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协调起来,也是我们要考虑的。”

  南通市发改委(长江办)副主任周雪莹表示,下一步南通将进一步强化答卷意识,持续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辩证关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实施生态保护修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江海联动发展,以大通州湾思维推进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南通样板。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刘雨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