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了三代的顾氏萝卜干 不仅有“三个坚持”还不忘开发新品种

2019年11月21日 13:43:14 | 来源:常州晚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常州萝卜干行业里,63岁的顾忠平是小有名气的一位。从2015年至今,连续几年,每年到萝卜干的生产季节就会有记者来采访他。

  每年的11月中旬,就是大量做萝卜干的时候

  穿过钟楼区新闸街道钟新桥北一片树林,就是顾忠平的一片萝卜天地了。东边,一畦一畦的萝卜地,翠绿色的萝卜缨子在太阳下起起伏伏;西边的平房是加工区。阳光正好的日子,七八个工人面对面排成两排坐在走廊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一块块萝卜在刀下跳着滚落到盆子里,一天的工夫就在她们的手起刀落中过去了。

  今年秋天天旱,从10月1日到11月15日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常州就没像样地下过一场雨。天天阳光灿烂的日子十分适合晾晒萝卜干。一年一季的萝卜干腌制,就从每年11月中旬开始。

  “不要以为做萝卜干简单,就这个切萝卜的活,就不是谁都能做的。”顾忠平指指远处萝卜地里一个身影:“我请的那个工人是外地的,她就不会,只能拔萝卜。”

  请来的工人都是切萝卜的熟练工

  指导大田作物的农艺师中途转行,做起了萝卜干

  跟新闸乃至邻近街道那些做萝卜干的人相比,顾忠平有点不同。他算是子承父业,但又不完全是;别人做了几十年萝卜干,顾忠平原来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算是中途转行:他以前是新闸农机站的农技员,专门指导小麦、水稻等大田作物的种植,有农艺师职称,最多的时候要负责指导7600亩水稻和小麦。

  新闸萝卜干太有名,出于保护和传承的想法,2000年的时候,新闸农机站开始试做萝卜干,划出120亩地专门用来种萝卜、腌萝卜。顾忠平的父亲以前就做萝卜干,他又是不折不扣的新闸本地人,领导觉得由他来传承再合适不过,就派他去做萝卜干。

  顾忠平是真正的萝卜干世家出身。在顾忠平的记忆里,他家以前有18亩地,一半种水稻一半种萝卜。从前,顾忠平的父亲做好了萝卜干,会让母亲用篮子背到常州市区的西仓桥一带售卖,“一天能卖出几十斤,好的时候上百斤,一斤也卖不出去的时候也是有的。”

  很多年后,顾忠平还是觉得,父亲的配方做出来的萝卜干,口味偏重,口感偏老。“那个年代大家生活条件不好,普遍吃得咸。”2000年的时候,生活条件已经很好了,大家普遍喜欢口味淡一点、质地潮一点的萝卜干。

  以顾忠平父亲的配方为基础加以改良后,农机站第一年试做了160斤萝卜干,没有拿出去卖,都分分送送了,请大家试吃提建议。第二年增加到600斤,第三年直接到了3000斤,最多的一年产量达到了18万斤。那也是至今的顶峰,后来再也没突破过,现在每年的产量只有2万斤,因为没有地方种萝卜了。

  太阳正好,一排芦匾上晒的都是萝卜干

  他做萝卜干有“三个坚持”,但也会适时开发新品种

  做了近20年萝卜干,顾忠平有三个坚持:坚持用常州本地种的“新闸红”萝卜,坚持手工制作,坚持太阳晾晒。他种的“新闸红”萝卜,一直都是自己留种,后来又跟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每年对种子进行提纯复壮。

  人的口味是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从前,顾忠平想方设法改良父亲口味偏重的萝卜干配方,现在,他却又想着开发新的“重口味”的萝卜干。去年,顾忠平试着用一种产自山东的绿皮萝卜来加工萝卜干,市场反响不错。今年,他在厂区的地里种了一些绿皮萝卜,腌制的时候加了点辣椒粉,是真正的重口味。“要应对市场竞争,就得研究点新品出来。”

  做萝卜干一年就只忙一个月,顾忠平的“顾氏”萝卜干销售靠口碑,都是认识的亲朋好友、老顾客买买,不进超市也不去菜场。每年,忙完萝卜干剩下的大把时间,他跟老伴享受着惬意的退休生活:要么开着车就近转转,要么带着老伴外出旅游,国内国外都去。

  顾忠平做萝卜干,是跟父亲学的,他的父亲又是跟祖父学的,到顾忠平这一代是第三代。顾忠平的独生儿子在政府机关工作,喜欢足球、历史、旅游、写作,是不是要学做萝卜干成为第四代传人?现在还没有听说。

  

  (来源:常州晚报 编辑/张泉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