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发展论坛·大咖谈】鲍哲南:人造电子皮肤不是幻想 走向全面应用仍需时间

2019年05月20日 11:33:4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2019年5月20日,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在南京召开,海内外江苏各界的最强大脑再次聚首,共谋江苏美好未来。当天上午举行的江苏发展论坛上,来自工商、科技、新闻传媒、社团侨界等各领域的嘉宾代表就江苏的改革、创新、发展等方面畅所欲言。切切乡音中的家国情怀,交流碰撞中的真知灼见,我们一起来听!


  我苏网讯 5月20日上午,在江苏发展论坛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化学工程系主任鲍哲南发表演讲。她分享了电子材料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呼吁江苏抓住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迈向新的发展高峰。

  谈家乡:南京正从千年古都蜕变为万众瞩目的国际型都市

  鲍哲南是一名地道的南京人,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父母之前一直在南京大学任教,而她本身也毕业于南京大学化学系。

鲍哲南高中时期照片(居中者为鲍哲南)

  提起南京,鲍哲南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每次回到南京,我都能看到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繁荣的商业经济、四通八达的高速高铁网络、飞速成长的新兴科技产业园区。许多国际国内知名的科技公司也纷纷入驻南京,涵盖了互联网、电子商务、芯片制造、电子通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等尖端领域。所有这些变化都让人深切感受到南京正从一座千年古都蜕变成一个万众瞩目的国际型都市。”鲍哲南认为,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殊为不易的是,南京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其原有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实现了人文和科技的完美结合。

  谈科研:人造电子皮肤不是幻想 走向全面应用仍需时间 

  30年前,鲍哲南离开南京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求学,并1995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之后进入贝尔实验室和朗讯科技,开始了电子材料方面的应用研究。2004年,鲍哲南进入斯坦福大学化工系任教。近年来,鲍哲南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人造电子皮肤。

  什么是电子皮肤?有何应用前景?鲍哲南介绍,电子皮肤基本理念就是把传感和信号处理、信号传输结合在一起,但这些电子器件并不是像现在已有的比如说可穿戴的手表,而是像皮肤一样,可以贴在我们的皮肤表面、种植在皮肤下面或者在身体里面。这些传感系统会像我们人的皮肤一样,跟人非常接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身体状况。“如果不是应用在人的身上,这个技术也可以应用在建筑物表面、飞机表面或者机器人的身体表面。”

  2018年1月31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斯坦福大学,鲍哲南展示团队开发的可拉伸晶体管阵列。

  在鲍哲南看来,电子皮肤是未来电子工业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研究电子皮肤的过程,可以打开我们的想象空间 ,激发我们思考并发明出新的材料和技术。”鲍哲南说,这些材料和技术在近期就会有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应用,比如触觉传感器,可以做一种测血压的产品;还有一些可拉伸性的材料,它们有非常强的硬度和自修复性功能,可以用到锂电池里,使得锂电池容量更高,持续充放电时间更久。再如,柔性电信号传感器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并成功应用在了世界首批可弯曲智能手表和可折叠智能手机中。

  不过,目前电子皮肤领域整体还处在起始阶段,“需要学术界和产业界通力合作,不断提升理论基础并优化技术工艺,才能实现最终应用目标”,鲍哲南说。

  谈未来:抓住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 把江苏发展推向新的高峰

  近年来我国对产学研结合、理论实践相验证的科研发展思路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资源,而江苏在这方面又走在了全国前沿。这让身为科研工作者的鲍哲南感到欣慰和自豪。同时,她也指出,我国科技产业化重点目前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下游,这在消费电子产品方面尤为明显。“我们有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终端电子产品,但在产业上游的高科技设备、新材料、特种材料等方面的基础还是相对薄弱,一些关键性的材料及设备还是严重依赖日美韩等国的输出。”江苏在精细化工、材料领域有深厚技术积累,并且发展势头良好。因此,鲍哲南建议:“希望江苏继续加强对新型材料产业的扶持力度,使中国能够实现在全产业链上的技术领先。这和目前国家战略发展的核心方向也是相契合的。”

  在演讲的最后,鲍哲南寄望江苏抓住科技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善借外力、精诚合作,迈向新的发展高峰。

  >>点击进入我苏网【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专区】,获取更多精彩报道。

  (编辑/刘静)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