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运,大家都会想到一票难求的铁路、排成长龙的高速,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江苏还有一条异常繁忙的水上春运路。全长451公里的苏北运河被誉为京杭大运河上的"黄金水道",全程水位落差33米,由11个梯级30座大型船闸来调节,是我国最繁忙的内河航道之一。今天的新春走基层,我们就来走近"水上春运"背后的"守护者"。
【船闸"医生" 我为船闸做"体检"】
伴随着春运的到来,水运交通也迎来最为繁忙的季节。俗话说"一闸不通,万船难行",这几天,京杭运河苏北段的各大船闸正在接受全面"体检"。眼前这个外形像鱼雷一样的家伙,叫旁侧声纳,是水下"体检"的神器。
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航闸检测部 高天宇:“这个现在就是我们扫测的底下河床的实时的一些情况。 这个就是一个轮胎,平时我们船舶停靠,它旁边会绑一些皮靠(轮胎)防止碰撞。”
这时,声纳设备检测到有几个轮胎掉落到闸门附近,如果不及时打捞,很容易被水流冲到闸门口,影响闸门关闭。现场指挥员决定,派"水下蛙人"出动。负责这次潜水的是罗中池,今年39岁,从事潜水工作已经20年了,在两名队友帮助下,他穿好了重装潜水服,准备下到六七米深的水底。
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潜水保障部主任 罗中池:“这个鞋子一只9公斤,两只18公斤。整套装备应该在75公斤左右。”
尽管大致知道轮胎的方位,但是由于水下浑浊,能见度几乎为零,水下检修和故障排除全凭着潜水员对船闸结构的熟悉,用手摸来完成。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罗中池逐一排除了水下故障和安全隐患,由于长时间浸在冷水里,他的双手早已被冻得通红,罗中池告诉记者,遇到复杂的情况,他们甚至要在这样的环境下连续工作几个小时。在有着"船闸医院"之称的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像罗中池这样的潜水员有10名,他们就像"医生"一样,负责苏北段28座大型船闸的应急保障任务,24小时守护着船闸。
京杭运河江苏省船闸应急保障中心主任 杨龙奎:“船闸水下故障占到60%以上,所以春运以来,我们重点加强了水下故障的排查力度。”
【智能调度 "护航"船民归途】
经过连夜的航行,1月29日上午十点多,"船老大"罗辉来到了淮阴船闸,今年是他经历的第20个"水上春运",这次他从山东济宁运输一批煤炭到安徽芜湖,快速过闸、随到随走,让罗辉离家又近了一步。
船员 罗辉:“原来我们(过闸)船靠到停泊区,坐小船上岸还要排队登记,现在就是用手机控制,船闸放得也快,我们这个效益提高了有20%。”
无需下船,快速通行缘于苏北运河的船闸智能运行系统。
淮阴船闸运调中心主任 季颉:“以船舶的登记先后次序和船舶的大小尺寸,在电脑上自动给它进行自动排档。形象地比喻一下,就像是乘客买了车票,只不过这个车票是根据你买票的先后和你体重身型给你安排好合适的座位,进一步提升了船舶过闸的速度。”
作为华东地区水上运输大动脉,苏北运河承担着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电煤、粮食、农副产品等重点物资的运输。今年"水上春运",预计船舶通过量将达到2.08亿吨。
江苏台记者 赵夏楠:“大运河是活的历史文化,‘运’是大运河的魅力所在,提升它的航运能力,正是保护大运河最好的方式之一。而这背后离不开航运人默默的坚守与努力,不仅像这样保障了一年一度的‘水上春运’,而且也让昔日大运河的繁华胜景延续至今。”
每一次安全过闸
都离不开"航运人"的默默守护
他们守护千年运河
也让昔日的繁华胜景延续至今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赵夏楠、杨帆、陈晓风 报道)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