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相声守护南京年味里的“隐藏菜单”

2019年01月26日 14:18:14 | 来源:紫金山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老南京人的“文化春节”

  他用相声守护南京年味里的“隐藏菜单”

  什么是年味儿?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也要回家的动力?是置办丰富年货时的忙碌?是一家人吃年夜饭看春晚时的其乐融融?是收到压岁钱的喜悦?

  过年的习俗十分丰富,我们想知道,在你心里,年味儿是什么样的。通道已经开放,紫金山新闻广泛征集“南京年味守护人”,说出你心中的“年味儿”。成为守护人后,我们的采访脚步将会跟随你,你的春节故事将会传遍四方。扫描二维码,留下您的联系方式,紫金山新闻就可能为您录制年味感想。

  年味是什么?是年夜饭,是春联,是大红窗花,是大红灯笼……还可以是相声。在几十年前,春节期间,南京人一定要去夫子庙的人民游乐场看扬剧、京剧、越剧、曲艺……

  今年72岁的吕少明已经在南京说了近60年的相声,他是江南张派相声大师张永熙的徒弟,打小就进了南京市曲艺团,在夫子庙长大。因此,他对南京年味有着特殊的感受。

资料图

  没想到!

  老南京人的年俗是听相声

  “以前,环境还没有这么好,现在的明德堂、东市和西市组成了人民游乐场。”25日早晨,吕少明早早来到了夫子庙为紫金山新闻记者讲述往事。“当年,我们南京市曲艺团举办相声大会的剧场,就在西市的后边。”

  南京的夫子庙与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并称为相声的三大发祥地。当年,侯宝林、刘宝瑞、骆玉笙等曲艺名家都曾在夫子庙演出过。这块深爱着文艺的土壤,也培育大量爱听相声的南京观众。

  过年期间,你可以有100种理由待在家里,会客、看春晚,但对老南京,只需要一种理由,就能让他们兴冲冲地走出家门,那就是去夫子庙人民游乐场听相声。吕少明说,有句老话说,到了南京夫子庙,吃永和园的小笼包,听夫子庙的相声。

  过去春节期间,南京市曲艺团农历正月初二就开箱,“一天演11场,从早9点到晚11点,第一场还没有散,第二场的观众已经在门口排队了。”吕少明说,老早春节南京常下雪,但观众照样在剧场门口排队,不畏严寒。

  那会儿,南京人最熟悉的腕儿不是电影演员,而是相声演员。吕少明说,当时人民游乐场是名家云集,“全是江苏的曲艺名家,马宝璐、任文利、王文瑞、顾海泉。还有当时全国知名的相声夫妻档——孙俊华、任文利夫妇。”

  有意思!

  南京青年让相声与潮流画等号

  对于一项年俗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传承。流传了几千年的年文化,到了21世纪,大部分仍在传承,而有一些年俗似乎已经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消退。

  但是,在南京,听相声这个年俗,不但没有消失,反而越来越红火,最重要的原因是年轻人对相声的喜爱。

  张红(化名)是南京资深级别的相声迷,德云社南京分社、开心茶馆、永熙茶楼都是她常去的地方。初到南京,让她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那么多年轻观众,“我本来以为这种传统相声只有上了岁数的人才喜欢,没想到南京的年轻人都这么爱听相声。”

  张红说,在他们看来,是否去听相声,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是否跟上时代潮流的标志之一。

  吕少明说,如今南京的相声场馆也越来越多了,听相声的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多,“我们创作新相声的动力也更足。”

  为了给观众常看常新的感觉,已经70多岁的吕少明每年坚持创作新段子。“除了照顾老年观众,还要跟上时代潮流,让年轻观众爱上相声。”吕少明说,他最近正在创作《流行语》,就把2018年流行语和流行歌曲结合起来,这样能让年轻观众有共鸣。

  吕少明说,时代在变化,南京人的春节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但江南张派相声扎根于江南,“让南京人透过相声,用笑声面对一切。”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