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是位仁医
为患者免去开胸破腹之痛
他
是行业翘楚
消化内镜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
他
是大国工匠
医学界的唯一代表
他叫周平红
泰兴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内镜中心主任
人物简介
周平红,1968 年出生于江苏泰兴。国际知名消化内镜微创治疗专家;外科学博士,博导,主任医师,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美国消化内镜学会fellow(FASGE);2016DDW“内镜世界杯”裁判;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外科学组组长;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ESD 学组组长;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医学百年发展杰出贡献奖等。
最初从医是为了吃上油摊烧饼记者:
1986年,您从泰兴长生中学高分考上上海医科大学,您最初就想当医生吗?
周平红:
我是长生中学毕业的,长生是泰兴、靖江、如皋三县交界的地方,位置偏远,经济非常落后。我十岁丧父,兄弟姐妹四个,那时候米都没得吃,我上中学的时候中午是六分钱的咸菜汤。
当年,我们理科重点大学起分线是538,我考了584,这个印象很深。分数出来的时候,班主任潘晓群在教室里狂叫,英语老师陈伟给我开了瓶桔子罐头,那时这对于农村人可是稀罕之物。我知道大学估计考得上,但是没想到会考到上海医科大学。央视采访我,说怎么想到要学医啊,我回答很质朴,赤脚医生在乡下挂盐水都有一锅子油摊烧饼吃,就这么简单。
医疗系六年制,对我来说很要命,六年读下去,家里穷死了,真是饭都吃不饱。大学毕业以后,到中山医院工作才吃饱饭。
1986年,周平红(箭头处)在泰兴长生中学高中毕业时和老师同学的合影。
泰兴市分界镇,周平红(左四)和家人的合影。
从一片空白到登上国际舞台记者:
1994年您开始学习内镜技术,当时,中国在内镜外科微创切除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2009年您开始登上国际舞台, 如今中山医院内镜肿瘤切除水平已是全球领先。这一路走来,靠的是什么?
周平红:
我们走的这条路是学习加创新。2006年,我到日本去学习治疗早癌的ESD技术,这项技术日本在全球最领先,但对长在胃肠道夹层中的黏膜下肿瘤一直束手无策,因为剥离黏膜下肿瘤很容易导致组织穿孔。我在实践操作中找到了应对方法,即便发生了穿孔,也可以随时在内镜下修补。
2007年,我又独创了“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和“内镜全层切除术”。2010年,在国内首先开展POEM手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无切口、微创伤根治贲门失驰缓症,这是全世界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方法,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POEM 手术都是在我们中山医院完成的。2009 年,我开始到国际上讲学、做手术,推广技术。
以前,全世界医生到日本学习内镜技术。最近两年,全世界的医生到我们中山医院来学习,日本医生更是组团到我们这里来学习。我们还有国外的病人,有德国的、美国的、澳大利亚的。
在内镜的器械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独创。最近我新设计了一个缝合器械,胃镜下去穿孔了以后,就用这个夹子,再大的孔都能给它闭起来,目前在申请专利。
国外专家向周平红取经
把最新医疗技术带到家乡记者:
2016 年,中宣部、全国总工会在全国各行各业选出24 位大国工匠,您是医学界的唯一代表。这两年,您先后在泰兴和泰州设立工作室。您对家乡的发展有什么建议?
周平红:
我经常来泰兴、泰州会诊手术,和家乡的联系是很紧密的。
我在家乡开工作室的初衷,是想把我们所掌握的新技术,更快更广泛地在家乡推广应用,造福父老乡亲。
这么多年,我从一个非常平凡的农家子弟走到现在,跟家乡对我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家乡不单是给了我文化知识的教育,更多的是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我比较能吃苦,能多动脑子,这是我的长处。
这些年,我回家乡最大的感受是家乡发展太快了,我到了泰州已经不认识了。
我希望家乡的老百姓活得长一些,活得好一些,消化道肿瘤发病减少一些,多做一些胃肠镜的体检。今年我可能还会来泰州做一些公益项目,搞一个大型义诊活动,组织在上海的各个学科的专家一起回去,把我们的所学回馈于家乡。
周平红在家乡设工作室
周平红在泰州人民医院为患者做手术
(来源:泰州发布 编辑/郭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