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泰州高港有这样一个创业者
自己创办家庭农场
始终坚持绿色生态理念
诚信经营,造福乡里
他,就是泰州市杏都葡萄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小泉。近日,张小泉获评10月份“最美泰州人”,他还是今年高港当选的第10位“最美泰州人”。
摸石头过河闯出一片天绿色种植成就 “种植匠”
2007年底,从没有农业生产经验的张小泉偶然得知高港区胡庄镇将创建高港现代农业产业园,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2008年春节一过,张小泉来到胡庄,投入200多万元着手种植葡萄,招募工人、搭建棚架、栽插秧苗,葡萄园很快初具规模。
创业初期总不容易,由于技术不过关、不懂病毒防治技术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等原因,张小泉的葡萄园亏损近百万元。不服输的张小泉选择了坚守,为掌握葡萄选种、育苗、剪枝、施肥等关键管理技术,他赶赴浙江等地拜师,一边考察,一边跟当地葡萄种植能手跟班学艺。在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张小泉种植的葡萄不仅挂果多、果型大,而且口感佳。
初尝成功的张小泉清醒地认识到:再好的产品,如果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标,很难做大做强,必须以品牌开拓市场,以质量赢得客户。因而,他潜心在商标和品牌上做文章。在种植中,他处处精耕细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种植,坚决杜绝使用高效剧毒农药和膨化剂、催熟剂等违禁药物,在他的执著坚持下,他种植的葡萄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杏都”牌商标,并连续9年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绿色食品”称号。
做“良心人”,种“良心果”诚信经营催生“金牌葡萄”
众所周知,时令水果刚上市时价格最高。不少葡萄种植户通过打膨大剂和催熟剂,使得葡萄提前上市半个多月,这样每亩只要花40、50元的农药钱,便可获取高额利润。张小泉却坚持认为,这样的做法虽然能使葡萄早上市,但影响品质和口感,况且药剂对人体的损害无法预估。于是,他选择了建设温室大棚来自然促进果实成熟。 2013年底,他投入200多万将第一期的40多亩葡萄园全部搭建成温室大棚。有人追问:“每亩50元的药钱你不用,每亩5万元搭棚费你愿意出,你究竟怎么想的?”张小泉笑笑说:“这样虽然成本高些,赚来的钱心安理得!”
葡萄是易腐烂的果品,尤其成熟后开裂、落果现象尤为严重。2010年,正当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谁知暴雨如注,杏都葡萄大面积腐烂,这一年,仅烂掉的葡萄就达16万公斤。专家一致建议他建一个冷库,在葡萄八九成熟的时候就采摘冷藏起来,不仅可以减少损失,而且可以延后销售,提高利润。
为此,张小泉出资40多万搭建了100多平方的冷藏库。冷库建起来后,张小泉发现,贮藏葡萄必须打保鲜剂和防腐剂,否则,不能保证储存时间和质量。但是这样一来,便与绿色食品的标准格格不入,“金牌葡萄”的美誉将会毁于一旦。思之再三,虽然冷库已经建成,张小泉依然放弃了使用。
对待葡萄的出售,张小泉也丝毫不肯马虎。葡萄上市的季节,他几乎是24小时连轴转,不仅要外出跑市场,联系销路,而且还要亲自监督装箱发货。繁忙时节,上门批发的人络绎不绝,有时一天装箱就达数百箱,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张小泉时常通宵达旦,饭都顾不上吃,亲自装箱,绝不让一个次果掺杂其中。
致富不忘众乡亲善心善举惠百姓
现在,张小泉的葡萄园已经拥有金手指、美人指、金田美指、醉金香、夏黑等10多个品种。所生产的葡萄销往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南京、苏州等40多个大中市场。
致富不忘众乡亲,多年来,他充分利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葡萄生产管理经验,手把手向果农传授葡萄管理技术。把自己引进试验成功的十几个葡萄品种无偿向广大种植户推广,免费为乡亲们提供技术指导,从建棚、定植、管理、防病等环节无偿进行帮扶,并先后吸纳退役军人、周边农户、残疾人等60多人就业,帮他们共同致富。
张小泉还有一颗回报家乡的热心。高港区胡庄小学新建教学大楼时,他主动捐款1万元,村里建桥他捐出3000元,村里的孩子患病,他捐款2000元,每年坚持给敬老院的老人送葡萄……
(来源:微高港 编辑/郭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