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肿瘤有望定点清除!很快,这位泰州人发明的神奇“药匣子”就会面世……

2018年09月22日 10:05:08 | 来源:泰州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治疗肿瘤

  如何将药物精准送达

  癌变细胞所在位置

  而又不伤害其他正常细胞?

  这是当下科学家们

  正在研究的热门技术

  大泗走出的顶级学者

  钱志勇

  就是这方面的专家

  他的工作就是

  为抗癌药物寻找“导航仪”

  人物名片

  钱志勇,1976年1月出生,高港区大泗镇人,毕业于四川大学,2003年获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有机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9月起,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魏于全教授领衔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材料的构建及其在肿瘤治疗和组织修复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

  为抗癌药寻找“导航仪”

  当前一些被证明对肿瘤确有效果的药物在临床使用上有较大局限,真正精准“跑”到肿瘤里去的很少,这就需要设计一个递送药物的“药匣子”,带有这种“药匣子”的药物,我们俗称为靶向药。

  纳米药物因其特定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肿瘤的被动靶向治疗。但为进一步提高靶向效应,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纳米药物的靶向修饰,希望实现更高效的主动靶向治疗。

  钱志勇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他致力于寻找一个载药系统,让抗癌药物降低代谢速度,并能渗透到常规抗癌药进入不了的肿瘤深层组织。紫杉烷类纳米粉针制剂就是钱志勇团队与广东众生药业共同合作的心血结晶,目前已获得2项2.2类新药临床批件,不久的将来即可面市,造福于肿瘤患者。

  蜗居狭小办公室的顶级学者

  钱志勇团队目前拥有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后5名、博士以及研究生15名。    

  这位年轻的顶级学者的办公室就设在实验室一个逼仄的角落里,狭小到令人惊异,6平方米左右,一张简易的办公桌,一个简易的书橱。采访时,电视台的摄像机都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自由腾挪的机位。

  钱志勇语带歉意,平时的工作大多数是在实验台上,这里只是个提供思索的地方,因为更多更大的空间需让位给实验仪器,让位给做实验的科研人员。

  也正是将绝大部分精力和时间耗在实验台上,钱志勇逐步成长为一个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的顶尖学者,并拥有了国际话语权。

  贫困家庭培养出来的高材生

  1976年,钱志勇出生于高港区大泗镇,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高中毕业于张甸中学。

  高中时期的班主任于望云说,钱志勇是班长,成绩很好,全年级200多人,总是在前10名,当年还是江苏省三好学生。

  1993年,钱志勇以全校应届生最高分的成绩考入成都科技大学(1994年并入四川大学)。大三那年,钱志勇决定走科研方向。

  母亲纪书兰回忆说,当时我们家境也并不富裕,本来打算让孩子毕业后到仪征化纤工作,但他提出继续深造,我们毫不犹豫地答应,只要他肯钻研下去,就算借钱也要支持他。

  1997年,钱志勇考上了四川大学纺织研究所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后来,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钱志勇都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