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被列入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扬州,作为江淮生态大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更是将规划建设“七河八岛” 作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行动。
站在“七河八岛”的最北端,身后宽阔的湖面就是邵伯湖。来势汹涌的淮河水在这里开始分流,形成7条水系分别向南流向长江,从而自然分割出8座岛屿。这些水系承担着七成以上的淮河水汇入长江的行洪重任,同时,这里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可以说,美丽的鬼斧神工般的七河八岛在全国大局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过去在聚凤岛上,游客可以从码头乘船到对岸游览,而现在这座岛已经实行全封闭的永久保育,变成了“无人岛”。人走了,鸟儿回来了。根据科普统计,现在聚凤岛上共吸引了26科81种鸟类栖居。
太平河的水域非常清澈,两岸的树木和植被十分丰茂。现在,这片环境优美的水域吸引了许多赛艇运动爱好者纷至沓来。
扬州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系统谋划,通过实施一系列组合拳,加快推进扬州生态科技新城。
首先是坚持立法先行。在新城成立之初,扬州市就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对该区域的发展形成了“四控一禁”决议,包括控制水体和生态廊道宽度、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开发强度、控制污染排放和禁止新增违章建设,同时还划定保护红线,按照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需要实施最严格管控的要求,明确在七河八岛区域五年内不进行土地出让,不开发房地产项目,通过给开发建设戴上“紧箍咒”,有效减轻了生态环境的“增量”压力。
二是坚持实施铁腕整治。这里过去是城郊结合部的三区交界之地,也是废旧品市场的集散地。近几年来,结合263专项行动等生态治理,政府投入20个亿,全面取缔“白色污染”,关闭和搬迁了39家船厂和码头,整治了48公里岸线,恢复了1000多亩滨水生态空间,完成了10平方公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目前,正在建设500万平方米生态体育休闲公园,未来将打造50平方公里城市生态中心,昔日“脏乱差”摇身一变“绿净美”。
三是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扬州市深入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在生态科技新城区域积极推行“立体式综合规划”模式,划定60%以上土地为生态开敞区,实施海绵城市、慢行优先、滨水生态环、“微创式”城市更新、保留“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环境等实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体育、生态+文化等新经济、新业态,这里正日益成为扬州发展绿色经济的一扇重要窗口。
四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扬州始终注重把“七河八岛”区域的生态提升与高铁经济发展统筹谋划,实现 “共赢”。(通过影像展示廖家沟中央公园)大家现在看到的廖家沟中央公园也是扬州高铁站所在地,在2020年连淮扬镇高铁通车之际,乘坐上呼啸的高铁,四海宾朋可以更加便捷聚集而来,扬州也会迎来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在努力承担起对全国、全省的生态责任时,扬州正在努力把人们心目中的扬州建设好,满足世界人民对扬州的向往。好的,主持人,扬州的情况就是这些。
鸟儿欢歌、赛艇似箭、绿茵如毯……秉持生态优先,扬州的七河八岛凤凰涅槃,在江淮大地展开了一个巨幅的新时代绿色发展画卷。以七河八岛为先导,江淮生态大走廊逶迤铺陈,必将成为挺立在江苏南北的绿色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