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南京是全省长江岸线最长、江南江北布局的特大型城市,其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尤其是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南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的进程中,坚持把长江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起来,进行科学化设计、系统化推进,积累了不少新鲜经验。
在雨花台区工农河的新板沟段,流出的水非常清澈透明,河道里的水草清晰可见。让人意外的是,如此干净的水来源于城南污水处理厂。
南京工农河是长江南京段众多支流中并不显眼的一条。为了保护长江,两年前,南京开始彻底治理这条河道,并利用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尾水来补充河道水源。原来经城南污水处理厂处理过的达标尾水是直排掉的;后来为推进河道整治,我们便想法利用此厂的尾水资源,以解决工农河生态基流较小、水源不足的问题,因为达标的尾水每日平均有1.8万吨排水量,经过规范设置标志的排口进入河流上游,通过3公里水系自然自净与生态修复后再排入工农河,源源不断流向远方,最后经过闸口汇入长江。
南京工农河污水处理的典型意义在哪里呢?雨花台区水务局副局长刘陈说:“我们花了2800万元来整治工农河,不仅实现了清淤疏浚,而且做到了尾水的自然自净、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达到了污水净化、环境美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是科学治水、系统治水理念的生动实践。 ”
如今的工农河变成了水清岸绿、景色宜人、环境优美的景观河道,也成为了周边居民休闲晨练的好去处。晨练市民说:“我们每天都来这里走走。以前可不是,这可是一条黑臭河,旁边都是菜地与施肥粪坑,臭气熏天,我们路过都绕着走。现在不一样了,成了景观河道了。”
除了入河排水口整治,在长江经济带整治专项行动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固废危废大排查大整治,整治离不开高水平的设施和装备。南京大力推进固废危废处置设施能力建设,积累了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
在江北新区的南京绿环废物处置中心,工人正在进行废弃物填埋作业,把包装好的废弃物放到填埋库里。每一个包装袋上都有一个二维码。南京绿环废物处置中心工作人员说:“二维码相当于这袋废弃物的‘身份证’,记录了这袋废弃物从来源、进场、贮存、检测,到填埋的所有信息,对这袋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都可以追溯。从二维码信息上,可以看见这袋废弃物来自于一家上游企业。”
建设这样的处置中心,对于产生废弃物的企业来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南京化学工业园天宇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希贤说:“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固废危废的处置能力都相对欠缺,这对产生废弃物的企业无形中带来压力。现在有了绿环这样高水平的处置设施,使得我们产生的废弃物既有去处,又能科学规范处置,对我们来说,感受到的就是安心和轻松。”
废弃物处置的全链条涉及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等多个环节,处置不当将会对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据了解,目前全省乃至全国废弃物处置能力都相对欠缺,这就使得废弃物的贮存周期相对加长,贮存量也变大,对产生废弃物的企业无形中带来压力。近几年,得力于南京政府的大力推进,废弃物利用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全市危废年产生量达到66万吨左右,目前年利用处置能力已达到68万吨,基本实现需求和能力的平衡。
南京绿环废物处置中心属于一家废弃物填埋处置单位,其一期项目占地374亩、总投资1.5亿元,建有9万m³钢结构填埋库、贮存仓库、预处理车间等配套设施。作为废弃物的最终“把关人”,南京绿环废物处置中心不但利用科技智慧手段,在软件上为废弃物处置全流程制定了详细的智能化执行规范,建立电子化废弃物处置档案。同时在硬件上,这里也建设了省内第一家全钢结构废弃物填埋库。
南京绿环废物处置中心总经理周晓明说:“未来技术成熟时,确实还能再利用。现在的填埋,其实就是让工业废弃物安全地回到了临时的家。每一袋废弃物在智能化管理平台都有一个填埋位置信息,为后续再利用提供详尽的基础资料。我们中心作为公益性全资国有企业,就是要建成为资源贮存、生态循环的废弃物填埋场,为产业发展提供绿色支撑。”
一个个绿色发展好故事,展现了南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扎实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下一步,这座城市将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南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