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苏州是极有口福的。
且不说仗着太湖、阳澄湖的地理优势,有吃不尽的鱼、虾、蟹;也不说一块四四方方的肉四季吃法都不同,春天吃酱汁肉,夏天吃荷叶粉蒸肉,秋天吃扣肉,冬天吃酱方;一碗面汤要用几十味料衬托更别提!
就光说说水果吧!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生在江南,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莲蓬,通身碧绿,惹人喜爱。捧着慢慢剥开莲子外衣,轻轻撕开白色薄膜,将果肉一分为二,取出中间微苦的莲心再将果肉送入口中,这颇具仪式感的一套流程下来,莲蓬早已不是一样简单的水果,而是江南人夏日里雅致的消遣!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中有一回写到,鸠摩智等人到江南燕子坞寻找慕容复,几个北方汉子跑到太湖边,望着分不清东南西北的湖面,目之所及全是大片荷花荷叶,彻底蒙圈。武功盖世耐何全然不识水性,任阿碧阿朱两个古灵精怪的丫头摆布,一口软糯的苏白更是让糙汉子们摸不着头脑!平时吃西瓜都习惯一拳头砸开了把脸埋进去啃的他们,在船上一定想不到身旁一个个倒圆锥形的小东西可以吃,而且吃起来这么复杂!
水果是大自然给予大家的恩赐,她们色彩斑斓,营养丰富。在苏州这片富饶的土地上,菱角、枇杷、翠冠梨、杨梅……都是极具代表性的本地水果!
苏州水果多的手指头加脚趾头也数不清,索性今天只带你们品尝几位紫色咖。为什么呢?因为2018年流行紫色呀,本仙女就是这么紧跟时尚圈耶!
春末夏初的时候,桑葚首先被端上了零食桌。
苏州的丝绸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胖嘟嘟的蚕宝宝吐出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GDP,自然要被好好照顾。蚕宝宝爱吃桑叶,于是在蚕桑养殖中心附近往往都是成片的桑树林。小时候家和桑树林隔了一条马路,一到暮春时节,走近林子,扑面而来都是桑葚果馥郁的气息。
摘下一颗放进嘴里,用力一抿,小颗粒在嘴里立刻“爆浆”!连着吃了两三颗,舌头就变色啦!“妈!我是不是中毒了啊,牙齿都变紫了!”往往带着这样的恐惧,又忍不住吃了一把!桑葚的口感算不上特别,不是杨梅的酸甜,也不是樱桃的纯甜,而是一种内敛的浓郁的味道!
到了仲夏的六七月,杨梅迎来了她的成熟期。
打下“杨梅”两个字的时候,不自觉口舌生津!一到夏天,苏州吃货们的目光就聚集在了东、西山,盼来了枇杷,就开始坐等滴灵滚圆的杨梅上市。
怎么形容杨梅的颜色呢,果子是深紫色,咬下漏出来的果汁又稍显艳丽!她很作,因为保存太难,要用竹编的小藤筐装,动作要轻,不能沾水不能暴晒,否则口感就会大打折扣!要是将汁水溅到了白衣服上,那八成是没法子洗干净了!
就是这么“事儿事儿”的杨梅,让无数吃货吃倒了牙。一口一个,舌头一卷轻松完成“果核”分离的动作,细条状的果肉酸酸甜甜,不自觉再摸下一颗,往往第二天牙软到吃豆腐都费劲!
每年能吃杨梅的也就那么一小段时间,苏州人喜欢买上几斤回家泡酒,酒以高粱酒为佳。家里有人肚子痛,舀一颗在碗里,连核带酒吞下,不一会就好了。也不排除有贪酒的老爸没事就去倒一杯喝,瓶中的“水位线”急剧下降!市区老街多家酒坊中也都是卖杨梅酒的,价格在一斤二十五元左右,色泽和黄酒相似,实际上是白酒。
冬、春两季则是荸荠的天下。
荸荠(左)和茨菇(右)
荸荠,“水八仙”之一,也叫马蹄。英国叫做水栗子,日本叫做黑茨菇,这茨菇和荸荠除了颜色不一样,长的的确有几分相似。中式家具中,有一种漆色就叫“荸荠色”,荸荠的外皮红得发紫发亮。削去外皮的荸荠肉通体雪白,嚼起来和梨一样有纤维感,可做糖水荸荠,有生津润肺之功效。苏州很多人家会在年夜饭里焖上几个荸荠,盛饭时候每人碗里盛一个,也不知道说法和来由,大抵就是祝愿吉祥平安!
当然还有葡萄、山竹、蓝莓等众多紫色系水果,接下来流行什么色我们根本不CARE,因为有那么多好看的水果等着我们吃啊!从立春到大寒,从红橙黄到青蓝紫,大到菠萝蜜小到蓝莓桑葚!
枇杷、黄桃、翠冠梨、葡萄、杨梅、水蜜桃……吃了那么多水果,嘴里流淌过那么多甜蜜的果汁,江南真好!
(来源:情调苏州 编辑/马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