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方糕好好吃!一口下去这个冬天心都暖了

2017年12月12日 14:30:10 | 来源:搜狐旅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长大后吃过很多东西,有些东西虽然美味,但吃完即忘并没有多大的念想,反而是记忆中童年的味道一直埋藏在内心深处。这个冬天,一口白玉方糕,再次唤起我童年的记忆。

  糕香不怕巷子深

  在陆巷古村的解元牌坊前闻到一股淡淡的糯米的清香味我非常确认和兴奋的跟同伴说这就是小时候的味道

  白玉方糕

  走进一看,

  原来是一家卖方糕的百年老店。

  买了块热乎乎的方糕,

  一口下去,红豆馅料香味扑鼻,

  糯米入口非常的有嚼劲,

  既不会粘牙也不会觉得腻,

  真是美味至极。

  这么好吃的方糕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方糕背后的秘密

  白玉方糕制作材料:粳米粉,糯米粉,白砂糖,红豆

  这家店的店主是已经花甲之年的金洪福老人和他的老板,他们做了几十年的方糕,配料从没有改变过。

  制作过程

  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用东北粳米和糯米磨出来的粉混在一起,然后用筛子筛到模具里,制作时将挑好的米粉放在筛子里再一次细化,雪白的米粉均匀的洒落在糕点模具里。

  为了保持方糕的口感膨松和糯软,这道工序,他们绝不用工具或手挤压,只是用一把毛刷把米粉轻轻刷平,填满模具。

  再用特制的金属板进行分隔,每次都能分出均匀的小方格。

  然后在米粉中放入熬了四五个小时的红豆沙馅,然后铺上一层米粉。

  再用木制压花纹模具轻轻压上特色花纹,最后用薄刀片横切竖切独立分割出25块方糕。

  方糕在模具里做好以后就要上架脱模,再放到锅里蒸,大约15分钟之后,一块块白白的,糯糯的,软软的,香香的白玉方糕就出炉啦。

  这里面,各种配料之间的比例都是相当有讲究的,直接影响到方糕的口感,方糕没有任何添加剂,即使是冬天也只能保存两天。

  如果你想吃的话,一定要尽早去哦,金师傅每天7点不到开门磨米粉,煮红豆沙馅,不管多忙,下午两点后都会停止做糕,开始磨制第二天要用的米粉,很多有游客来晚了,都为没吃到美食而失望和遗憾。

  陆巷古村

  陆巷

  不仅有着小时候味道的白玉方糕,它还是目前江南建筑群体中质量最高、数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是明代正德年间宰相王鏊的故里,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

  古村位于山坞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东有寒谷山、西有箭壶,今称巩俐岛,同太湖西山遥遥相望、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村内保存的明清古建筑有三十多幢,面积达上万平方米。

  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走进长长的巷子,幽幽的长弄,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

  寒谷渡

  村北的寒谷山、低而秀丽,每当夕阳西下。一轮红日缓缓西沉,红火闪耀,无比壮观。

  宝俭堂

  叶梦得故居

  宝俭堂

  宝俭堂始建于宋代,初名梦园,明初改为宝俭堂,叶得梦故居,世代为叶氏后裔所居。

  它以小巧精雅著称,保持了苏州旧时官僚府第宅园相连的风貌。

  园内有景,园外有山,建筑虽多而不见拥塞,山池虽小而不觉局促,是苏州古典园林以小胜多的范例。

  惠和堂

  惠和堂为宰相王鏊故居,三字取自《论语》,即惠风和畅,给人恩惠,使人和乐之意。

  它是一处明基清体大型群体厅堂建筑,其占地面积约为五千平方米,共有厅、堂、楼、库、房等一百零四间,建筑面积约二千多平方米。

  其轩廊制作精细,用料粗壮,大部分为楠木制成;瓦、砖、梁、柱也均有与主人宰相身份相对应的雕绘图案。故居内三开间的二层书楼在苏州古宅中甚为少见。

  一个古村,

  一块方糕,

  一口香甜,

  带我们穿越时光,

  回到童年模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