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桂花鸭↑↑↑
说南京是“吃货之城”,一点也不夸张!
南京“吃”的历史源远流长,在南京城中藏着很多百年老字号美食。他们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口味绝佳!没吃过这些,别说你在南京待过!
而南京人爱吃鸭是远近闻名的,素有“无鸭不成席”的传统。
其中,最能体现鸭子本味的盐水鸭堪称南京人的“心头好”。
在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年过节、宴请亲友,南京人的餐桌上一定少不了一道盐水鸭。现如今,在南京的街巷菜场晃一圈,随便拽住一人,他十有八九预备“斩只鸭子”去。盐水鸭的滋味如何?答曰“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鲜美可口”。
南京桂花鸭集团根植本土市场超过半个世纪,俨然让“桂花鸭”成了“盐水鸭”的代名词,从传承古法工艺、机械化量产,到智能化生产、主动拥抱“互联网+”,“老字号”恒守一颗匠心,今朝依旧风生水起。
江苏省盐水鸭技艺非遗传承人、桂花鸭高级工艺师贾有文钻研这份滋味,他已花了整整34年。
上世纪80年代,16岁的贾有文进桂花鸭学徒。为了赶8点的早市,宰杀洗腌一系列制作工序从凌晨4点开始,“炒盐腌、老卤复、风得干、煮得足”,灶台前的功夫最需上心,对煮制火候的把握至关重要,稍不留神,少不了挨师傅的一顿责骂。
经过日复一日的起早贪黑,打造一门纯手工、极为考究的制造技艺,依赖和考验的是对时间、精力、耐心的投入。后来,咬一口鸭肉,贾有文就能从味道分辨出煮制时长、或者哪个环节出了岔子。
随着市场的发展,传统依赖于纯手工的生产方式渐渐跟不上与日俱增的需求,提高加工的现代化水平迫在眉睫。在实现工厂化生产后,2008年,由南京桂花鸭自主研发设计的自动化煮制线上线,要将无形的经验原封不动地灌注进标准化、全程可控的生产作业方式,并和老味道保持一致,这背后凝结了万千次的试验和调整。
通过一次次技术革新,桂花鸭终于研制成功了行业内首条工业化生产流水线。突破产量瓶颈,接踵而至的是经营思路的转型升级。一直以来,真空包装面向旅游客群,门市散装散切主要针对市民餐桌需求,立足南京、辐射长三角,是桂花鸭主打的销售定位。
过去,古法手工生产的掌勺人“贾有文们”是大厨房里最抢手的香饽饽,现在他们摇身一变,技术标准研发部的研究员、讲台上的培训师,唯一不变的是对工艺的讲究和执着。“老字号”坚守一颗匠心,为老味道添加科技智能等创新元素,让时代的味蕾迸发出惊喜的火花。
2017中国(江苏)老字号博览会暨老字号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12月8日在南京举办,在众多参会企业中,有5家江苏人耳熟能详、极具代表性的老字号企业。即日起,江苏新闻广播推出【老字号融媒体系列报道】,讲述企业发展精彩故事,弘扬工匠精神,为江苏老字号的坚守与创新喝彩。
(来源: 江苏新闻广播 记者/刘雨薇 编辑/吴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