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让记忆传承跨越国界和年龄

2017年12月12日 11:46:51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在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派出多路记者奔赴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他们走进会堂,聆听历史学者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演讲;他们走进“女性战争与和平资料馆”,倾听从军慰安妇们无声的呐喊;他们走进罗伯特·威尔逊医生的家乡,寻访在那里生根的真相……一路寻访证人,为历史拂尘,让真相大白天下。“我苏”客户端、荔枝新闻独家首发记者手记,记录拍摄团队一路寻访的点滴感言。


  2014年,国家举行首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那时我在南京采访了松冈环、夏淑琴等人,感触到南京记忆成为国家记忆的温度与力量。在第四个公祭日来临之际,我和同事前往美国进行相关报道,深深地感受到,南京大屠杀这一中国记忆正在成为世界记忆。

  我们在美国的第一站,是洛杉矶,那里是曾经亲历南京大屠杀惨案,并救助过无数中国人的罗伯特·威尔逊的家乡。今年11月,在当地华人组织的推动下,一座威尔逊医生的纪念碑在此落地揭幕。采访时,不少市民告诉我们,在此之前他们并不了解威尔逊医生的事情,通过这个碑,才知道原来二战时期的东方战场发生过这些可怕的事情,他们的家乡还有这样一位英雄。威尔逊医生出生在南京的美国传教士家庭,为此他一直把南京当作自己的家乡。长大后威尔逊回到美国接受教育,从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又带着新婚妻子返回南京,并成为南京鼓楼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被人称为“蓝眼睛的南京人”。1937年日军攻占南京市,威尔逊作为外科医生,毅然选择留守,保护并救助了无数南京市民。1946年,威尔逊远赴日本东京,作为南京大屠杀的第一位证人,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出庭作证。

  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威尔逊的女儿Marjorie Wilson,一见面老太太就给了我们一个热情的拥抱,原来她从话筒上的台标认出了我们。就像她的父亲一样,南京,已经成为她的第二故乡,中国人,也已经成了她的老朋友。采访时她说,现在中国人都知道这段历史,但是她觉得美国人和全世界的人们都应该知道,并且不断地传承下去。

  而在海外,的确有很多人,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向全世界讲述这一历史。在洛杉矶和平与博爱纪念堂,我们看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当地华裔小孩自编自导自演了一部关于威尔逊医生的英文短剧。这些孩子很多是在美国出生,通过他们的父母了解这段历史,他们想用自己的方式,让他们的同学、以及更多人了解威尔逊医生、了解南京大屠杀的真相。

  孩子们专注而到位的表演,就像一个个蒲公英,我仿佛看到历史的种子,正飞得很远很远……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郑伟 编辑/吴颖)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