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最有名的南京建筑是什么?中山陵、总统府、长江大桥、夫子庙……NO!告诉你们,是矗立在秦淮河边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不相信?看过美剧吧?在《生活大爆炸》、《老友记》等红极一时的美剧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主人公捧着一只外卖盒,津津有味地吃着中餐。而这种中餐盒,在每部美剧中几乎都是一样的:正正方方,白底子,盒子上印着红色的宝塔。
这个宝塔,就是我们南京的大报恩寺琉璃塔,西方人称之为南京瓷塔。
明代大报恩寺塔模型
《金陵四十八景》版画中的“报恩寺塔”
大报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明永乐十年(1412年),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层八面,高达78.2米。塔身白瓷贴面,拱门琉璃门券,门框饰有狮子、白象、飞羊等佛教题材的五色琉璃砖,塔内壁布满佛龛,刹顶镶嵌金银珠宝。塔顶和每层飞檐下垂有风铃,每当江南的微风拂过,风铃声阵阵清脆悦耳,仿佛少女在轻吟低唱。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通体用琉璃烧制,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
大报恩寺塔为啥这么牛?九层琉璃塔为啥风靡欧洲?
1613年,葡萄牙籍耶稣会士曾德昭在其所著《大中国志》中赞美南京:我认为她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优良的建筑,宽大的街道,风度优雅的百姓。他特别隆重介绍大报恩寺琉璃塔,称之为“足以和古罗马建筑媲美的豪华建筑!”
1687年,法籍耶稣会士李明在《中华现势新志》中,称大报恩寺琉璃塔是“整个东方地区最好的建筑、最高贵的大楼!”
欧洲人笔下的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
而真正让大报恩寺琉璃塔在欧洲广为人知的,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个使团。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出使团来中国访问。使团成员将近百人,其中包括一位名叫约翰·尼霍夫的荷兰人,他是素描画家,他担负着将沿途中国风景一一描绘下来的任务。
在南京,高大雄伟的大报恩寺琉璃塔深深震惊了尼霍夫。他写道:“大报恩寺中所有营造设施都是美轮美奂,巧夺天工,浸染着古老的中国风韵,我想整个中国也没有别的地方可与这里媲美了……而琉璃塔是精品中的精品,展现了中国能工巧匠独特的才华与智慧……我要以诗将它凝固,将这座宝塔与世界七大奇迹并置!”
约翰·尼霍夫所绘的大报恩寺琉璃塔
回到荷兰后,尼霍夫委托哥哥亨利·尼霍夫,出版了《荷兰共和国东印度公司大使晋谒中国皇帝记》。尼霍夫的游记,尤其是他描绘大报恩寺琉璃塔的画作,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南京瓷塔”热,出现了很多“瓷塔”迷。
安徒生与《天国花园》
1839年安徒生就将这座大瓷塔写入了童话《天国花园》,在童话中一位名叫东风的少年,穿了一套中国人的衣服,刚从中国飞回来,告诉他的风妈妈:“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这里的瓷塔,就是明代南京城大报恩寺琉璃塔。
167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让人在宫廷里仿造了一个“山寨版”的“南京瓷塔”——特里亚侬瓷宫。
特里亚侬瓷宫
到了1762年,英国出现了另一座完全模仿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筑——邱园宝塔。邱园宝塔位于伦敦西部,由英皇乔治三世的皇家建筑师威廉·钱伯斯设计。钱伯斯是中国建筑的狂热爱好者,曾两次前来中国学习考察,在设计中,他也充分参考了尼霍夫的“南京瓷塔”。
邱园宝塔
大报恩寺塔(左)与邱园宝塔(右)
当时,全英国最高的建筑就是邱园宝塔了。英国建成邱园宝塔后,法国人不服气了,不想让邱园宝塔抢了风头。1775年,法国贵族安蒂尼·佛朗索斯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庄园内,建造了一座香侬宝塔。奇妙的是,香侬宝塔底部,还用汉字刻上了“知恩”二字。
据不完全统计,欧美各国仿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建筑还有多座,包括瑞典的“中国宫”、俄国的亚历山大公园中国宝塔和凯瑟林公园的中国宝塔、德国慕尼黑英国公园的中国式宝塔、丹麦斯拉德花园中国宝塔、美国费城中国式宝塔等。
瑞典的“中国宫”
点击视频看琉璃塔三绝
大报恩寺塔的毁灭和重生
关于大报恩寺琉璃塔最后一篇文字记录,是在1854年的6月,作者是一位美国军医。他写到:
“很快我们就走近了著名的琉璃塔。它矗立在城濠的外边,城墙的南边。它的四周是一块面积有几英亩大的方形空地。空地的外围建有高大的佛殿和僧房,但现在都被毁坏,倒在地上了。
巨人似的偶像被打成无数的碎片。琉璃塔立在一块八十英尺见方、十二英尺高的坚实的石台上。……面对这个巨大而壮丽的建筑物所遭到的毁灭和破坏,人们不免感到悲哀,虽然这塔依旧还静立在原地……”
从中可以知道,至少到此时,琉璃塔总体还是基本保存完好的。
公元1856年10月的一天,大报恩寺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大火烧了几天几夜,这座被视为中古建筑奇迹的辉煌建筑迅速倒塌,从此化成了一片瓦砾废墟。
直到150多年后的2015年12月17日,在大报恩寺的原址上新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新式的宝塔轩峻壮丽,高耸入云。无论是缓步行走在金陵古都古意盎然的小街,还是驾车奔驰在新城崭新鲜亮的大道,宝塔都时常出现在眼前。或遥望,或登临,宝塔的美轮美奂都令人惊叹不已。正如清代黄之隽《登报恩寺塔绝顶》诗云——
到眼无埃塧,
苍茫入素秋。
万家斜照外,
千古大江流。
复建后的大报恩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