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 "" 您忍一忍喝了吧。还是苦药能够治病。"……9 月 15 日,南京市第一中学报告厅传来老舍名作——《雷雨》的台词。舞台上,演员们老道的语调、精致的妆容、配合着眼神动作,让你完全想不到这出大戏都是一中的高二学生,利用暑假自导自演完成的。
学生:对《雷雨》的理解更丰富了
" 我演的是周朴园。" 走进舞台后场,记者看到一位学生演员身着深灰色长袍、头戴花白的假发、嘴边还粘着胡子,走路、说话也不紧不慢,颇有几分 " 董事长 " 得味道。这位扮演周朴园的学生是来自高二(9)班的狄逸。他回忆,排练从 8 月中旬开始,班上有 3 个同学是导演,除了导演和演员,基本上全班也都参与了这场话剧,包括化妆、道具、场记等等。
狄逸告诉记者,《雷雨》是高一学过的课文,当时对周朴园的印象就是一个古板、不顾他人感受得老头儿。不过因为这次话剧,他阅读了很多有关《雷雨》的资料、看影视剧,不断揣摩人物性格后,他对周朴园的刻板印象渐渐淡化了。" 他的顽固以及无情,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狄逸说,《雷雨》中深受封建思想荼毒的不仅是周朴园,几乎每一个都受了影响,只是表现得不同。
高二(11)班学生王文慧作为导演也与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 就是反复看影视剧里专业演员的情绪宣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动作、说什么话、用什么语气等等,然后再与两位演员沟通。期间不管是对《雷雨》作品本身的理解还是对表演的感悟,都让我收获很大!"
老师:全年级参与,是一节别样的语文课
一中高二语文老师魏荣葆告诉记者,这出大戏是一中语文组的保留项目,以往除了拍《雷雨》话剧,考虑到中西结合,还带学生排过《威尼斯商人》。" 这次演出我们是高二全年级参与,演员一共 67 名,每个班 3 名导演。" 魏老师介绍,高二一共 12 个班,正好演绎《雷雨》12 幕情景,哪个班演哪一幕都是在暑假时通过抽签决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化妆以往都是请老师或家长代劳,今年专门请了化妆师、设计师,让演员妆容更入戏、场景更加逼真。" 演戏也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这次汇演不是社团的演出,而是全体学生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深度学习和个性化理解。" 魏老师表示。
据悉,南京一中语文组策划了 " 青春系列 " 的语文学科活动,高一阶段有 " 青春诗会 "(诗歌朗诵大会)," 青春歌会 "(歌词创作与演唱大会);高二阶段有 " 青春剧场 "(话剧汇演)、" 青春古韵 "(古诗吟诵与诗境穿越)、" 青春论坛 "(演讲与辩论),充分激发中学生的语文体验。
(来源:现代快报,编辑:苏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