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去世并安葬在中国已经400多年了。利玛窦生前曾3次来过南京,并在南京买房购屋,广交朋友。如今,南京还留有他的故居和他所制作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号西泰,又号清泰、西江。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被尊称为“泰西儒士”。他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他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知识。他的著述对中西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1582年(明神宗万历十年)8月,利玛窦抵达中国澳门,从此在中国传教、工作和生活,足迹遍及肇庆、韶州、南昌、南京和北京。
利玛窦于1595年(万历二十三年)5月31日到达南京。在南京居住期间,利玛窦广交各界名流,如叶向高、瞿太素、李贽、徐光启等。1610年5月11日,他病逝于北京,葬于北京阜城门外二里沟。
利玛窦晚年用意大利文撰写的传教经历,后经比利时籍耶稣会士金尼阁整理翻译为拉丁文,于1615年在德国奥格斯堡出版,取名《基督教远征中国史》,汉译名为《利玛窦中国札记》。
利马窦眼中的南京,是什么样子呢?
这座都城叫南京
[意]利玛窦
这座都城叫做南京(Nankin),但葡萄牙人是从福建省(注:原文有漳州)居民那里得知这座神奇城市的名字的,所以把该城叫做“Lankin”,因为该省的人总把“N”读成是“L”。作为地方长官的驻地,它有另一个名字,通称为应天府。
在中国人看来,论秀丽和雄伟,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而且在这方面,确实或许很少有其他城市可以与它匹敌或胜过它。
它真正到处都是殿、庙、塔、桥,欧洲简直没有能超过它们的类似建筑。在某些方面,它超过我们的欧洲城市。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百姓精神愉快,他们彬彬有礼,谈吐文雅,稠密的人口中包括各个阶层:有黎庶,有懂文化的贵族和官吏。后一类在人数上和尊贵上可以与北京的比美,但因皇帝不在这里驻跸,所以当地的官员仍被认为不能与京城的相等。然而在整个中国及邻近各邦,南京被算作第一座城市。
它为三重城墙所环绕。
其中第一层和最里面的一重,也是最华丽的,包括皇宫。宫殿依次又由三层拱门墙所围绕,四周是濠堑,其中灌满流水。这座宫墙长约四五意大利里。至于整个建筑,且不说它的个别特征,或许世上还没有一个国王能有超过它的宫殿。
第二重墙包围着包括皇宫在内的内墙,囊括了该城的大部分重要区域。它有十二座门(注:应为十三座门),门包以铁皮,门内有大炮守卫。这重高墙四围差不多有十八意大利里。
第三重和最外层的墙是不连续的。有些被认为是危险的地点,他们很科学地利用了天然防御。很难确定这重墙四围的全长。当地人讲了一个故事:两个人从城的相反两方骑马相对而行,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遇到一起。
这座墙将可提供该城如何庞大的一些概念,同时城是圆形,所以比其他任何形状都容有更大的空间。这重墙内,有广阔的园林、山和树林,交叉着湖泊,然而城中居民区仍然占有它的绝大部分。如果不是目睹,人们简直难以相信它,然而仅仅该城的警卫就有四万名兵士。该地位于经线32度(注:应作“北纬32度”),从数学上计算它的纬度,它几乎正在全国的中央。前面提到的那条河流(编注:扬子江),沿着城的西侧流过。人们不禁疑问,它的商业价值对于该城,是否比它秀美的装饰更加是一笔资财。它冲刷着城岸,有几处流入城内,形成运河,可以行驶大船。这些运河是现在居民的祖先所开凿的,费了艰巨和长期的劳动。
此城一度是全国的都城和几百年来古代帝王的驻跸地,尽管皇帝由于前面提到的理由已移位北方的北京,南京仍然没有失掉它的雄壮和名声。即或是失掉了,那一事实也仅只证明它从前比现在更加了不起。(本文节选自《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十章《利玛窦神父被驱逐出南京》)
初到南京
[意]利玛窦
在另一边,也另有一座城,是上山必经之地。在这湖的出口处,有另一座城,形势非常险要。湖的末梢,水非常平静,流入另一条大河,这河名叫长江,由此直通南京,它最狭的地方宽也有几公里宽。南京也称南直隶。
第二十二天,五月卅一日,我们到了南京,它是一座大城,有许多士兵守卫着,非常坚固;它位在江的右岸,差不多北纬三十二度之处。
江西省出产大量的白米,江苏则产大宗的麦子,它可以制成很好吃的大饼,三个要花三个铜钱。人家说,自南京到北京,吃麦子的人更多,而麦子比米更容易获得。
扬子江出产许多鱼,味道鲜美,为中国人所爱好。南京木材昂贵,因为南京烧的是比我们用的芦苇还细的茅草,那是长在扬子江两旁水边的,这是一个大城极感缺乏的东西。最后,一路上,我们发现很少荒地和树林,因为,沿江一带,只有少许的松树林和杨柳树,总之,很少木材。但使我惊奇的,怎么有那么多的船只。那可能在内陆有树木和森林。为安全起见,许多船只都集队而行,一如舰队。到了南京地区,就有许多舢板,这是水上守兵用的船只,因为油漆得很美观,但不比广东装备得好,晚上,船只不准航行,在警戒区,颁布很多警告,违犯者可遭受处罚或罚款。
还有我最惊奇的事,是发现中国人在高处或山上,在一空距离处,建有小塔,彼此可以看到,其中可点火冒烟,在危急时,即可在极短时间内通知南京,也到其他经过的城市去,这真是一种有防御性的发明。在河岸上种了很多的竹子。
再回到南京城,它位于江的右边,在北纬三十二度多的地方,在整个中国它是最出名而又伟大,开国皇帝曾在此建立朝廷。在北部国界边区,为能方便抵御鞑靼人,故后来以北京为中国的首都,但南京也算中国的皇城,享有北京所有的一切辉煌与崇高的地位,所以称为“南直隶”。在此也有皇宫和权威,一如北京所享有的一样。
这城市很大,它有三重围墙或城墙,建筑坚固,并有士兵守御,内有草原与树木作为狩猎之所,另有池塘作为垂钓之用,还有大花园及其他,总之一切应有尽有。
第二道围墙,周围也有二十多里长,全由大石块筑成,坚实宽大,上面足可并驰三部马车。
第三道围墙,可说是防反叛者造的,因为在墙外有无数的房屋。但这第三道围墙,四周并不相连结,但有些部分,由于有河流经过,无法相接。听说,一圈共有四十多里长。实际上,在第三道墙与第二道墙之间,有些大菜园和草原。
在我到达南京时,我就在城墙外靠近城门处租了房子。我知道,靠石侍郎权势而来是多么重要,在离开他们后,我同侍郎的佣人到了南京;这样,对石侍郎而言毫无坏处,因为他是一位大官。
(徐光启和利玛窦讲道。)
后来,上岸到租好的房子时,遇见了一个医生,我从来不认识他,他一见到我,就向别人说:“看那位洋人,他是都堂儿子的好友。”我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因为,没有一件事比知道都堂儿子的事,更使我兴奋。当我们在肇庆时,他的父亲是广东省都堂(按即刘节斋)也住在肇庆,他的儿子,由于我们的朋友瞿太素的介绍而结交为友,我们到韶州之后,他曾去看望过我两次,送我礼品,并款待我多次。因此,我就请他告知刘五爷。到了第三天,有人带他来看我,这位都堂的儿子说了我的许多好事,因此不少官员都来看我,他的别的朋友,也都来给我送礼,并宴请我;其中最使我满意的是一位秀才,他也有一个儿子是秀才,有一个大家庭,也是一个大头儿,他在他家中宴请我四五次,他的儿子,一同聆听天主的道理,以及我们西欧的事,因为他是都堂儿子的好朋友,所以他给我的款待十分特别。
(利玛窦的故居位于现在南京新街口石鼓路112号,即石鼓路天主教堂。)
这些开始都很好,但,我也知道,要想在南京定居,是难而又难的事,因为这城对外国人很猜忌,有许多大官,我还没有结交上,小官们很容易遇到,但他们无权保护我。我正在尝试中,希望能够成功,为此,我开始设法与几个官员接触,也希望几个朋友能援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