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澳建交 45 周年之际,9月1日,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承办的“重返大地--:周小平艺术澳洲”(南京站)个人展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通过周小平近三十年在澳大利亚创作的绘画、摄影及多媒体作品, 讲述了连接中国与澳大利亚土著文化的故事。周小平的作品持续探索着中国和澳洲土著文化中对其文化本原思考的交叉点,探索着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历史上澳大利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和中国的交往。
澳大利亚总理马尔柯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在为展览的致辞中写道:“重返大地---周小平艺术澳洲”是一个探索文化、地域、时空等关系的展览。周小平的作品糅合了中、西、原住民等赋有创意的传统元素,探索了一系列重要主题,如身份与归属、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古代文化在当今世界中持续获得新生等内容。观众在思考这些关系时,可以领悟到艺术在推进国家交往、人类理解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在八十年代末,周小平在一次环澳旅行中,偶尔邂逅了澳洲的原住民,由此注定了他未来的艺术人生。在随后长达28年的岁月中,由第一次见到原住民时的震惊,逐渐追寻着原住民的足迹走进并融入了他们的生活,曾长期生活和工作在澳大利亚中西部的荒漠和北部原始丛林土著社区,理解原住民与土地和大自然之间的依存关系,将原住民的艺术语言符号融进自己的艺术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吸收西方文化的中国艺术家不在少数,但像周小平居住在西方国家却在西方原始文化和艺术的本源中探索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的艺术家却很少。墨尔本大学文化资料保存中心的主任,罗宾?斯洛格特(Robyn Sloggett)教授甚至认为:“周小平与原住民的信任关系和艺术成就是澳洲本地艺术家也很少有人能达到的层面。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在他的创作过程中没有丢弃中国画的价值。”他是迄今为止最为深入土著文化的华人艺术家。重返原始文化,对于周小平而言是一种神启般的召唤。
艺术评论家朱其对周小平艺术做了这样的总结:“在经历了近30年与原住民的接触,周小平此时似乎在广袤的望不到边的澳洲荒原终于跨到了边界——经由原始地带从另一条路径进入了当代艺术。在周小平看来,艺术或应回归人与自然共生、人神交感这一艺术起源初期的关系,才是一种至高的极境。在这一意义上,周小平创造了一套实现这一诉求的绘画方式。这一方式的取得,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跨文化实践之旅。此前从未有中国艺术人如此深入另一种文化;不是作为一种异域的旅行,而是在一种跨文化实践中走到一个语言的边界,并在语言世界找到一个走出现有框架的出口。”
澳大利亚驻上海总领事梅耕瑞先生也指出:“周小平的个人艺术之路把他从中国带到了阿纳姆地和澳大利亚中部的原住民部落。在澳大利亚,他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了原住民的传统,并且融入了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我很荣幸能够支持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跨文化艺术交流,衷心祝贺周小平把“重返大地”艺术展览带给华东地区的观众。”
这是继北京今日美术馆和成都当代美术馆之后在江苏省现代美术馆继续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