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带您走进极有历史文化底蕴的一处景点——静香书屋,感受书香氤氲里的文化氛围!
从二十四桥景区的东岸往北过一座石桥,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那就是静香书屋。
静香书屋,相传为扬州八怪之首金农的画室,早年已毁,于1992年复建,成为瘦西湖东岸自成一格的景点。
《扬州画舫录》记载:“屋在两山间,梅花极多。过此上半山亭,山下牡丹成畦,围以矮垣,垣门临水,上雕文砖为如意,为是园之水马头,呼为‘如意门’。门内构清妍室,室后壁中有瀑入内夹河。过天然桥,出湖口,壁中有观音洞,小廊嵌石隙,如草蛇云龙,忽现忽隐,莳玉居藏其中。”
院落中一泓池水居中,满池的荷花与睡莲争艳,东南角,一组黄石假山叠起,巉岩峭壁,高低错落,山顶有亭,下檐八角,上檐四角,名“半山亭”,与静香书屋南北呼应。
一条短廊,连接石舫与静香书屋,石舫为半船的造型,额曰“莳玉”,出自晋书列传:“阳雍标莳玉之祉”,意在宣扬孝道,好有好报,两侧为篆书集句联:“ 山月映石室,春星带草堂。”
站在“莳玉”船头遥望远方,微风吹起,湖水荡漾,仿若这艘半船真在水中乘风破浪,耳畔传来悠远的萧声,缓缓驶向旅人的归途……
短廊靠近书屋处,廊间有“天然桥”,白石桥栏,桥廊对联:“ 天上碧桃和露重,门前荷叶与桥齐。”立意悠远,如同静香,清幽雅致。
静香书屋坐北朝南,青砖黛瓦,檐下“静香书屋”四字集自金农墨迹而成,字体方整朴拙,笔力雄劲,横粗竖细,撇钩飘逸,称为漆书。
静香书屋内设“瘦西湖游礼”专卖区,诸如《论语》、《楚辞》、《园冶》、《扬州画舫录》、《郑板桥书画集》等,古籍线装书颇具特色,深得游客喜爱。
因金农擅长画梅,故院中栽植腊梅、春梅上百株,春寒料峭,瘦梅花繁,寒冬时节在静香书屋踏雪寻梅,感受宋代诗人卢梅坡笔下,“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的诗情画意。
除了院内遍植梅花外,书屋里的家具、栏杆上也雕刻着梅花,就连院门的造型都是梅花。“有丽梅,必有静香”,这就是静香书屋之名的由来。
如今的静香书屋亦是雕版文化馆,力求以文化体验的形式,向游客宣传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将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与壮大。
静香书屋内池塘清浅,天光云影,满院书香氤氲,等君来赏!
(来源: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