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赵绪成:一个其妙莫名的世界

2017年08月14日 09:00:09 |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戳视频,读懂赵绪成  

  编者按:

  江苏自古以来就是人文荟萃之地,有着崇文尚文的优良传统。当代江苏更涌现出众多文化名家,形成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苏军”。

  为了展现江苏当代文化风貌,展示江苏当代名家风采,我苏网将持续推出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南京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制的《文化名家——江苏省紫金文化奖章获得者系列专题片》。

  以下为系列专题片之《赵绪成:一个其妙莫名的世界》。   

  他从微山湖畔走来,有着大风起兮的豪爽大气。他的丹青水墨,突破了清淡萧散的文人气息,笔笔艳彩,创造出跨越东西的时代杰作。他将民间艺术引入书法,创造出书画一体的现代书法。他总能以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创造,为当代艺术界所瞩目。他就是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赵绪成。

  南京, 清凉山麓,石头城旁,一座仿古式建筑静静地隐藏在古木藤萝、茂林修竹之中,这里就是四明山庄——全国三大国画院之一的江苏省国画院,就坐落其中。

  如今已经是国画院荣誉院长的赵绪成,在这里依然保留着一间画室,一张硕大的画案构成了画室的主体,画案上的毛毡已经被多年笔墨、颜料沾染得古旧,如山般的纸张画卷仿佛诉说着每件作品的前尘往事。

  少年时代的赵绪成并未对绘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相反爱好唱歌,但是高中时的一位老师改变了他的命运。

  当时学校里来了一位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担任美术老师,正是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引导赵绪成走上了绘画之路。在他的指导下,仅仅学习一年,赵绪成就考入了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这里曾是徐悲鸿、张大千、李叔同挥毫泼墨之所,这里也曾是赵绪成学艺之路的开端。至今南师大美术系还保存着赵绪成当年的素描作品给学生做示范,其写实能力之强,连50年后回头看去的赵绪成自己也为之惊讶。

  毕业之后的赵绪成凭借不断展现出的艺术天分,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第一张处女作《巧裁缝》一经完成,就入选了全国美展,并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开启,艺术界也迎来了解放思想的第一缕阳光,赵绪成,也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代,迎来了自己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飞天”。

  敦煌,千年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这里曾是古代东西方货物交流通道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之一。

  莫高窟的壁画以富丽多彩、题材丰富著称于世,除了建筑画、山水画、花卉图案外,最有名的当属“敦煌飞天”。

  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创造,敦煌飞天融合了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的艺术特色。凌空翱翔的飞天,衣裙飘逸、彩带飞舞,其唯美的艺术构思,本身就是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精神创造,她也不断地赐予历代画家以突破的灵感。

  1979年,36岁的赵绪成以江苏省国画院人物组负责人的身份带队来到敦煌写生,第一次见到敦煌飞天,他就被深深震撼了,那些穿越千年而来的“天外飞仙”仿佛把他带到一个妙不可言的世界当中,那些说不出口却又在胸中实实在在的艺术冲动,让赵绪成立刻决定将飞天作为今后艺术创作的主体素材之一。

  他笔下的第一代“飞天”,根据传统水墨画演化而来,用齐白石画虾画螃蟹的手法来画天女。1983年,赵绪成举办首次个展,中央电视台和各大报刊纷纷予以报道, “飞天”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飞天渐渐成为赵绪成的标志。

  乘着时代的春风,赵绪成的艺术成就节节攀升。

  1981年他的《东渡图》在日本展出受到追捧,并被名古屋博物馆收藏;1984年他创作的《小巷,您早》获得江苏省创作一等奖并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此后他先后在兰州、苏州、常州等地举办个展,好评如潮。可以说整个八十年代,赵绪成几乎每年都会迎来一个新高峰。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画坛便掀起了对当代中国画出路的讨论,有学者指出中国画已走到穷途末路,引起一场持续多年的激烈争论,许多画家也渐渐不满足于原有的艺术创作手法,纷纷寻求艺术上的突破。

  同样,迈入40岁的赵绪成开始反思自己的艺术之路,他回头看他的第一代“飞天”,虽然笔力老道,但是否过于保守?飞天意味着自由,那又为何要墨守成规,为何不能突破艺术的边界?

  这些想法渐渐在赵绪成的头脑中萌芽、滋长,他开始了全新飞天的创造,他在墨的基础上加入淡彩,按照人体比例来画,亦或是五官、身姿、飘带都更真实,同时把墨和彩、线和色融合为一,创作了更为写实的第二代飞天。

  第二代“飞天”产生了更加广泛的影响,但他接下来第三代飞天的创作,却令许多人不明所以。

  欣赏第三代的飞天作品,行家们发现,赵绪成的“飞天”变了,变得线条粗犷,浓墨重彩,与他早年的淡雅“飞天”相比,风格迥异。不仅一般的观众看不懂,就连当时的很多同行也看不懂,说赵绪成你这个飞天怎么画得跟石头似的?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画坛在不断求新求变。是在传统内部进行以古开今的变革?还是直接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观念,更加抽象概念化?赵绪成用实践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从第一代传统技法的《飞天》,到第二代加入色彩着意写实的飞天,再到第三代牺牲了像,而成全艺术本真的第三代《飞天》……三十多年的艺术探索,赵绪成完成了从艺术的真到心灵的真的蜕变与升华。

  新《飞天》是赵绪成多年来在中国画创作上探索的成果,而他最终能破茧成蝶一飞冲天,正是源于自己对都市水墨的全新思考。

  2000年以来,南京的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怎样通过画笔展现新南京的新变化,这不仅是全社会对画家的要求,也是画家自己内心孕育的创作冲动。

  飞速流动的线条加上看似亮光效果的金色,新庄立交桥夜景中的光怪陆离、快捷互通的现代感一览无余,2001年,这幅名为《流光溢彩》的立交桥,开启了赵绪成都市水墨的源头。

  没有了小桥流水、名山大川,有的只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立交桥, 仅靠传统的勾皴点染等技法根本不够用。并且传统中国画是: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墨跟色弄得不好会非常难看。这不仅给赵绪成出了一道难题,也给中国画出了一道难题。

  都市水墨系列展出后,很多同行都竖起了大拇指。

  此后,赵绪成又创作了表现南京夜景的《玫瑰夜》、表现国展中心气势的《现代交响》等第二代城市水墨。这些与现实生活同步的作品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和结构张力,让圈内外人士耳目一新。评论家更认为这是了不起的突破。

  至此,赵绪成的绘画渐渐进入到新的境界:要用开放的心态去吸收其它艺术营养。不仅题材变,艺术语言也要变。

  如何才能重视传统又不局限于传统?在这样的思考下,他笔下的《都市》系列不断变化着。

  2010年,第三代《都市》作品问世。他用坚定的线条和墨色做大面积的铺陈,再用饱满、粉亮、炽热的颜色在黑底上营造华灯初上的绚丽。相比前两代《都市》水墨,赵绪成色与墨的使用更加大胆与夸张,甚至抽离了具体的像,而将画家脑海中的艺术真实,直接投射在画布上。

  第三代《都市》和第三代《飞天》一样,一经推出便如同在中国画界投下一枚重磅炸弹。鲜活的墨色,狂放的构想,令中国画别开天地。

  2009年“赵绪成08都市水墨展”开幕;2010年9月,“墨惊彩——赵绪成都市艺术展” 在北京开幕;10月,“水墨新维度—— 朱振庚、赵绪成、周京新、张正民作品展” 在上海举办……赵绪成的新《都市》水墨不断收获着业内的喝彩。

  艺术是相通的,对于中国画来说,更有“书画同源”的讲究。说起学习书法,在大学期间,赵绪成跟随著名书法家沈子善研习大篆、隶书、颜鲁公和二王书法,不仅使他得窥书法艺术和国画艺术的堂奥之妙,也对用笔、用墨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认识,这些当年打下的基础,为赵绪成之后创作现代书法和创新绘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传统书法作品成熟老道,有一种中正流转的美,但年届70的他不满足于这样的传统美,非要走一条荆棘丛生的创新路。

  “办证 158/518/17177”

  “这也叫书法?”

  2011年9月24日,《跨越古今·感之觉·赵绪成书法作品展》在北京开幕。这批300幅创新书法作品,因为再次突破了书法艺术的边界——让在马路上的“牛皮癣”——“办证”进入高雅的书法艺术,赵绪成再次被推到艺术争议的风口浪尖。

  近看是字,远观为画,赵绪成把中国画的构图造型运用于书法,用图式的变化带来强烈的新鲜感,对汉字进行“水墨”造型,打破了传统的视觉感知,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是当代许多艺术家不断追求的课题。而遍览赵绪成的书法作品,浑强中透着宽拙,狂放里含着清雅,将“极传统和极现代”融为一体,是他的现代书法给人的直观感受。

  为了在书法艺术上寻找突破的边界,赵绪成经常逛市场、逛地摊,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从社会到自然,从人生到创作,随时记下各种感悟。

  在他的画室桌角,有一个硕大的信封,里面全部都是他从报纸、杂志中剪下的“美”。有画、有字、有照片、有手工、有风景、有人物,既有现代化的建筑和时尚风情,又有农民的绘画与民间的剪纸。

  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赵绪成都在追寻着自己心中那个其妙莫名的世界。

  2013年9月22日,“对话毕加索——赵绪成水墨艺术展”在北京798赵绪成艺术馆举行。在毕加索的画作《亚威农少女》旁是赵绪成的画作《老农》、《电焊女工》、《过客》、《小藏民》等。

  《亚威农少女》标志着毕加索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赵绪成用对话毕加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艺术愈加深刻的理解。

  在他看来,当今的艺术家受创作技巧等诸多因素干扰,失去纯真、独特的眼光和内心世界的真实。为了让自己常保稚子之心,赵绪成把孙子4岁时的画作、儿子小学时的练习本、5岁女孩模仿的篆书作品,收集了一大摞,没事就翻看,寻找那份纯真。他还将孙子赵常非五岁时画的两幅儿童画收进了自己的作品集中。

  一个孩子想象中的世界似乎是“荒谬”的、“幼稚的”,但那份纯真和想象力,却是成年人难以企及的。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飞天”换了一代又一代,“都市”变了一批又一批,在已经达到极成熟的传统书法基础上,继续创新,这就是赵绪成。

  有人说看赵绪成的绘画、书法作品,总有一种“其妙莫名”之感,无论是《飞天》、《都市》还是《办证》,赵绪成都能把极传统的技法和极现代的内容融合在一起。在那些不可言说的艺术感悟背后,渗透着一个书画家妙趣无穷的艺术情感,更是一个艺术家不断突破的探索精神。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