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2020年11月实施以来,南京全面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即将满3年。截至目前,南京全市5582个小区建成垃圾分类亭房超过11000个,垃圾分类志愿者超过9万人,取得阶段性成效。不过,南京垃圾分类工作仍处于攻坚克难的“爬坡”阶段。
全面推进垃圾分类三年来,南京坚持全民参与、共治共享,全面推进、全域覆盖、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和持久战,不断提升垃圾分类工作质效。
截至目前,南京全市5582个小区建成一类垃圾分类收集点(房)3854个、二类垃圾分类收集点(亭)7220个,设置规范化桶点572个、流动收集点313个,实行生活垃圾定时定点集中投放;持续更新提档垃圾收运车辆,新增新能源垃圾收运车305辆,推进环卫企业“直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采取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定时收运,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定期或预约收运,沿街商铺流动收运等模式,制定分类收运路线图,实施“不同种类、不同车辆、不同去向”分类收运;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10000吨/日,建成9座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140处厨余垃圾小型处理设施,厨余垃圾处理能力达到3100吨/日,江南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项目预计今年底建成,形成比较充足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
为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南京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他们积极参与入户宣传、桶边指导等志愿活动。南京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总队副总队长范国宇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注册总人数达到9.1万人。今年以来,全市各区共组织举办垃圾分类志愿活动4008场,志愿者参与人数达57533人,志愿服务时长达到7.5万小时,覆盖了4657个小区,营造了生活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社会氛围。
此外,针对垃圾分类薄弱环节,今年以来,南京积极开展“四整治四提升”行动,比如,针对910个小区收集点数量不足、功能不全等问题,进行提升和完善;推进238个小区建成省级垃圾分类达标小区;精准施策,帮助259个垃圾分类推进较差的小区完成“除差”工作等。
不过,还要看到的是,南京垃圾分类工作仍处在攻坚克难的“爬坡”阶段。南京市城管局环卫处副处长龙瑞介绍,当前,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的最大难点在投放和收集环节,投放收集设施还不完善,日常管理维护仍有不足,收运车辆配置和作业管理还有短板,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尚不巩固,垃圾分类工作总体处在不平衡、不充分、有反复的“拉锯”阶段。
龙瑞表示,接下来,南京仍要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设施,继续开展“争优除差”行动,整治不规范收运行为等,保障垃圾分类工作落细落实:“整治不规范收运,加强对收集车辆和人员管理,坚持对混收混运零容忍;整治责任主体违法行为,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不履行责任问题,对责任人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对拒不整改责任人立案查处,强化刚性约束,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江苏新闻广播/孙西娇 编辑/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