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视CCTV-2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聚焦江阴咖啡经济。
一杯去冰拿铁、两片厚切吐司,忙碌的一天从一杯咖啡开始。如今,江阴街头越来越多的咖啡馆为“一杯咖啡开启一天”提供了便利。
据不完全统计,在江阴饮品市场中,名字包含咖啡的店铺高达212家;今年3月新华网发布的咖啡消费热度排行前五的县城中,江阴就占据了其中一席。
在经济学领域,“咖啡指数”已成为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的指标。咖啡作为商业数据的载体,展现了一座城市、一类人群的生活状态。从一定程度上讲,“咖啡指数”是都市繁华度的象征,代表着城市发展的质量。在如今的江阴,咖啡这一带有年轻、社交消费标签的行业,正刺激着消费市场的创新与升级,形成“咖啡+”经济,沉淀为带有城市个性的咖啡消费生活。
香润城市,当咖啡文化邂逅江南小镇
咖啡来到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会有怎样的“奇遇”?走入粉墙黛瓦的长泾老街,推开古色古香的店门,结合传统建筑风格和现代咖啡文化的店面让人眼前一亮,这是长泾镇小有名气的乐默咖啡。即使是在工作日的午后,店内顾客也是络绎不绝。
乐默咖啡主理人贡丽娟是土生土长的长泾人,她告诉记者,店铺自从去年10月开始营业,每天的销量都在100杯左右,高峰时期能达到200杯。巫梦丹是这里的常客,她习惯下午三四点来这里点上一杯咖啡。
顾客巫梦丹说:“我特别喜欢店主的别出心裁,咖啡套餐里的点心配的是长泾月饼,这就结合了我们长泾的非遗特色,你在别的地方从没尝过‘咖啡+月饼’的味道吧。”
在江阴,一批特色咖啡店、精品咖啡店、网红咖啡店等遍地开花,星巴克、瑞幸、库迪等连锁品牌争相入驻,瑞幸上个月在月城镇开出了我市第17家分店……咖啡香浸润着街头巷尾、沁人心脾。咖啡已不止于一种文化符号、休闲方式,它更成为人与人、情感与情感、文化与文化的链接,它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温暖与包容、优雅与活力。
跨界融合,从口腹之欲演绎为精致生活美学
在江阴,咖啡可以跨界和任何元素融合,“咖啡+画廊”“咖啡+书店”“咖啡+花卉园艺”……有事没事去咖啡馆坐坐俨然成了江阴人休闲社交的一种流行方式,也赋予城市公共空间更多新的价值。开在江阴绿道边的山野咖啡是江阴最早的一批小众独立咖啡店,店铺被绿地公园包围,不少顾客在绿道散步时,会来店内喝上一杯咖啡,欣赏店外美景。
山野咖啡的主理人宋博文目前已取得SCA国际认证的咖啡烘焙中级证书和咖啡感官中级证书。开辟新赛道,他们已经为60多名江阴咖啡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了咖啡培训服务,为江阴咖啡市场专业化再升级提供了全新支撑。
山野咖啡主理人宋博文说:“随着江阴咖啡市场发展,咖啡店也不仅仅是一个顾客闲谈的茶座空间,顾客对于咖啡品质的要求也在提高。”
随着咖啡业态的不断丰富,咖啡从满足口腹之欲的饮品,逐渐演变为一种精致生活美学方式。commas coffee展出了江阴书画院青年艺术家作品,让顾客在喝咖啡同时享受艺术的熏陶;当矢量咖啡与西西弗书店相结合,咖啡香与书香的碰撞让休闲时光变得更加丰富;位于运河公园绿地中的理棠·新中式茶饮咖啡店,让你邂逅推门见绿的惊喜……江阴的咖啡店正成为城市空间的延伸地,也为市民带来城市“第三空间”的温情传递。
润物无声,“咖啡+”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今年5月,台湾后政品欣现代咖啡项目签约江阴霞客湾科学城。项目建成后将被打造成为后政品欣的华东总部基地,产品满足星巴克、华住集团等头部企业需要。
随着沪宁沿江高铁、锡澄S1线建设脚步的加快,江阴的咖啡产业也不再仅仅局限在下游咖啡零售市场。通过完善配套设施,踊跃创业融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江阴正积极抢抓咖啡经济风口,吸引中上游咖啡加工产业链入驻。
从传统咖啡店到“咖啡+”新模式探索,从咖啡零售到咖啡生产产业链,蓬勃生长的“咖啡经济”,将持续赋能江阴一流的营商环境,拉动活力十足的新消费市场。
(来源:江阴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赵恩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