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是指树龄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树种珍贵、稀有或者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有生命的绿色“活文物”。为完善古树名木保护机制,近年来,镇江不断创新形式,加强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保护水平迈上新台阶。
位于上党镇坞庄村的千年古银杏树,树龄在1076年左右,属于一级古树。由于它的树龄较长,所以长势偏弱,存在病虫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2021年开始,丹徒区自规部门开展了长达一年半的复壮修复工作,现在这棵古树已经重焕生机。
这棵千年古银杏高约12米,冠幅约12米,胸径约1.59米,复壮前枝干枯死较多,且部分已有脱落痕迹,存在安全隐患,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白蚁侵害、树干腐烂等问题。
镇江市丹徒林业技术指导站副站长王伟才告诉记者,古银杏树体倾斜,因周边村庄建设对树底边的硬质化影响,使得树里面空洞比较多。这次的修复工作,主要是敲除硬质化的铺装,其次拆除周边遮挡物,进行了补洞措施,并且对树周边的土壤进行了松土、改培等工作。
王伟才表示,目前丹徒区总共有26棵古树,每个季度他们会对所有的古树进行一次巡查,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复壮措施。据统计,2022年镇江市共抢救复壮古树名木10株、宝华玉兰古树群1个。
镇江共建档在册古树名木383株 实现“老有所养”
由于需抢救复壮的古树名木树种不同、生长环境不一样,抢救复壮方案就不一样,所以古树名木复壮都是采取“一树一策”“一树一案”。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绿化中心高级工程师舒智勇介绍,有时候针对一些复杂、疑难的问题,会请一些省林科院、扬州大学的专家对其进行会诊,最后统一制成一个方案。
此外,多年来,镇江持续开展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经过长期不懈的保护和排查,镇江古树名木现状良好。
舒智勇表示,对镇江现有的古树进行全面清查——查看有没有经营违法破坏活动的情况;查看有没有从外省市流入镇江进行买卖、破坏文物用品加工的情况;也对苗圃、花木市场,包括一些木材加工企业、买卖木材制品行业进行了摸排调查,暂时没有发现违法犯罪的情况。
据了解,截止到2016年古树名木普查,镇江共建档在册古树名木共383株,其中一级古树31株、二级古树92株、三级古树257株、名木3株,主要树种有:银杏、朴树、柏树、桂花、榉树等,每株古树都建立专属档案,实现“老有所养”。
舒智勇表示,今年工作重点主要有三项:第一项是抢救复壮5-7株古树,预计投资约30多万;第二项是将古树名木信息录入全国的古树名木系统;第三项是对全市古树名木进行第二次全面普查,对下一步工作有个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