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一碗粥,新年好兆头!江苏腊八粥竟然分甜咸?丨小苏说

2022年01月10日 07:30: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

  腊八节是春节的序幕,每年这个时候,许多人家都会煮上腊八粥,有些地方还会腌上腊八蒜,并开始着手购置年货,迎接新年。

  对联、福字、腊肉……年味从腊八这天,渐渐浓了起来。

  腊八节起源于何时?

  腊八节的前身是古代的“腊日”,腊日在上古时代是最重要的年终祭祀日。每当此时,古人们要举行冬祭,用收获的谷物、捕获的猎物祭祀众神和祖先,以求来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吉祥,俗称“腊祭”。由于“腊祭”活动常在与来年衔接的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

  魏晋南北朝时,腊日在原有习俗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佛教的文化遗存,增添了新的含义,固定在腊月初八这一天,因此有了“腊八节”。

  进入腊月后,农历春节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人们盼望过年的心情越发强烈和迫切,家家户户都开始“忙年”了。民谚说,“小孩小孩你别馋,吃罢腊八饭,马上糖瓜粘,盼到新年穿新衣,吃好饭,还有人给压岁钱”,“过了腊八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腊八向人们传递的是进入“年关”的信号,是大年的开场锣鼓,预示着春节的来临。

  为何这一天要吃腊八粥?

  “腊八到,粥飘香。”过腊八节,人们最熟悉的一样食物就是腊八粥。寒冷的冬天,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让人倍感温暖。那么,这个节日为什么要喝腊八粥

  相传,腊八节是“佛成道节”,释迦牟尼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佛教传入中国后,为祭祀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各寺院在这一天要念经,煮粥敬佛,即腊八粥。

  另有一个传说,则是提醒人们要勤俭节约。过去有一对年轻夫妻,好吃懒做。腊月初八时,家里断了粮,幸亏有邻居接济,两人便用大家送的米面、豆子等煮了一锅粥果腹。小两口羞愧不已,就此改掉了恶习,勤俭持家,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之后,人们也在腊月初八煮粥食用,这个风俗便慢慢地流行起来。

  如今,一碗腊八粥,更多凝聚着的是祝福与期待。

  南北习俗大同小异

  腊八这天的习俗,南方和北方大同小异,除了共有的喝腊八粥外,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还讲究吃腊八面、腊八豆腐等食物。北方有泡腊八醋的习俗,直到除夕晚上才开封,就着香喷喷、热腾腾的饺子,既有蒜香,也有醋香。而在江西等南方的一些地区,腊八这天要戴上假面具,祈求新的一年顺顺利利。安徽等地则要吃豆腐或做豆干,寓意一年平平安安、和和美美。

  关于腊八粥的制作方法,南北方不同之处在于味道与配料。由于北方寒冷,人们习惯在腊八粥里加一些糖,而南方的腊八粥不仅有甜的,还有咸的。在选料方面,南方的种类更齐全一些。而不同的选料,也都由民间赋予美好的含义,如桂圆象征富贵团圆,百合象征诸事和睦,红枣、花生比喻早生贵子,栗子象征大吉大利等等。

  江苏腊八粥还分甜咸?

  在南京、苏州等地,人们喜甜腊八粥。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甜味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有粳米、糯米和薏米。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的功效。配料常选用红枣、莲子、桂圆干、杏仁、豆类等果类一起煮,口感香甜、浓郁。

  苏州人煮腊八粥还喜欢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

  在无锡、常州等城市,兴盛咸味的腊八粥。咸粥里一般有八种食物,各家做法大同小异,一般以青菜、黄豆、赤豆、蚕豆、油豆腐、百叶、芋头、山芋等杂果菜蔬合煮而成,口味咸鲜。

  那么问题来了,你是甜党还是咸党?

  腊八粥怎么做才好喝?

  江苏古寺庙众多,“腊八施粥”是许多寺庙的传统。不过今年因疫情防控需要,南京鸡鸣寺、栖霞寺、苏州灵岩山寺、徐州兴化禅寺等各大寺庙都通过官方微信发布了取消活动的消息,小伙伴们不要白跑一趟啦。其实,大家在家里也可以制作美味的腊八粥,与家人一同分享过节的气氛。

  腊八粥如何煮才好喝?来看大厨在线教学。

  “所有的豆类要先浸泡,一般是浸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来烧,熬制的过程大概需要一两个小时,最起码要把豆子完全烧软了,烧化开来,然后加上米,再把核桃仁、红枣、桂圆等食材放进去一起烧,烧好的粥是稠稠的,很香的。”中华老字号南京绿柳居厨师长宋晨说。

  虽然腊八粥营养美味,但医生提醒,有特殊疾病的人群,制作腊八粥的食材要根据自身状况,科学挑选。 

  一碗香气扑鼻的腊八粥,既有温暖的亲情,也浸透着浓浓的年味儿,让我们用一碗腊八粥,开启崭新的2022年吧!

  (来源:新华网 中国新闻网 我苏网 编辑/方媛 设计/唐诗韵)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