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从颗粒无收到丰收在望!百余亩荒地长出奇迹……

2021年09月15日 12:10:2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在江苏丰县华山镇张庄村靠近大沙河的稻田地,满目青翠碧绿,水稻长势喜人,栽种时间较早的水稻一串串稻穗已经微微泛黄,栽种稍迟的水稻也进入了灌浆期。蓝天白云下,微风吹来阵阵稻香,伴随着汩汩的流水声,令人陶醉。绿油油的稻田地头上,一块牌子上写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专项”的字样。望着丰收在望的良田,村党支书记张强心里别提有多美。

  就在去年,这一块地还是荒草丛生,由于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就变成一片泽国,不长庄稼只长草。群众起早贪黑忙一年,只能收获一点小麦,雨水大的夏季,播种的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经常受淹造成颗粒无收,年年辛苦年年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为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新上任的村支部书记张强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多次组织召开村民大会商讨良策,最后商定由村里集中把低洼地区的土地流转过来统一打理,既保证了村民的收入,也可以用来发展村集体经济。

  说了就要做,定了就要干,干成却不是那么简单。村里经过调查摸底,经常绝收的100余亩低洼土地牵扯到100多户群众,每家拥有土地少的二分多则几亩,面广量大、困难重重。“刚开始也有一些老百姓不愿意流转土地,通过村两委班子人员上门做工作。把这些收成不好的土地,调配到一起方便种植管理,实在是有老百姓不愿意的,村支部就用上沿的好田地给老百姓调换。后来慢慢的大家也都认可这些工作,流转过来以后我们统一耕、统一种。”华山镇张庄村支部书记张强告诉记者。

  土地流转成功后,为了能有好的收成,在省农科院指导下,统一栽种了早熟高产抗病强的“徐稻9号”,并聘请认真负责的老支部书记张元春牵头管理稻田,按部就班施肥、打药、除草,做到不误农时。人勤地不懒,加上管理得当,第一年试种就十分成功,120亩水稻丰收在望。村里又把目光瞄准了附近还没流转的80余亩低洼田地。自9月份启动新一轮土地流转工作以来,群众纷纷响应号召,积极和村委会签订流转合同,以每亩600元的价格把土地承包给村里。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为了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村集体经济收入事关农村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管好用好可以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因此,支部书记张强提出,村里下一步将本着先急后缓的原则,将村集体收入用于修路、建桥等民生实事和医疗、养老、扶贫济困等公益事业上。

  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丰县华山镇张庄村集体经济明显加强,渐渐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党支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得到增强,说话办事有了底气和力量,成了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乡村振兴,主战场在农村,难点焦点也在农村,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村级集体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服务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已成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第一要务。我们相信,经过勤劳质朴丰县人的共同努力,定能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双赢,为乡村振兴积蓄力量。

  (来源:丰县融媒体中心 通讯员/马强 刘北侠 编辑/赵恩婕)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