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安市清江浦区,沿淮海南路向南,很快就到了黄码镇。从上世纪90年代起,黄码就是淮安市重要的蔬菜基地。“波连波浪叠浪,遍地塑料大棚一座座一片片,望不断的满眼白茫茫。”(《启动成功的大门——黄码乡搞好蔬菜产销情况调查》刊登于1996年4月24日《淮阴日报》)时任《淮阴日报》农村部主任毛宗俊这样描述当时的景象。
2021年初秋的黄码,田野里的大棚更胜从前,这里不仅有享誉全国的红椒等蔬菜,还有各种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养的草鸡悠闲漫步;京杭大运河傍镇而过,码头船来船往装货卸货,一座现代化的港口新城拔地而起……
红椒的红、特色农业的绿、京杭大运河的蓝,一支饱蘸“红、绿、蓝”三色的巨笔,正在黄码大地上浓抹细描,徐徐绘出一幅以生态、美丽、活力、幸福为主色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陈大铭 摄
小小红椒大能量
黄码人种红椒“有一手”。“田头最高价,我卖过4元一斤。”种植大户王二树高高竖起四根手指自豪地说道。
连山东寿光的蔬菜收购商们都知道黄码红椒味道好:“跑遍中国,没发现比黄码更好的红椒。”黄码红椒,又被称作“淮安红椒”,成为江苏省诞生的首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码红椒为什么好?有着20多年种植经验的王二树给出了答案:10月底育苗,1个月后移大棚,田间管理最重要,即使下雨下雪天,也要利用中午时间掀开大棚草帘,让红椒接受日照。种好椒要好土,两茬椒后,要用水养田。“收入正常能高上两三倍。”王二树笑眯眯地说,他家的18亩红椒家庭农场,亩产达到6000斤。
近年来,黄码镇围绕“党建强社、科技支撑、合作富民”思路,引导农户创办红椒家庭农场,高效种植红椒,探索出“红椒基地+农业合作社”的种植模式,培植出以反季节销售为特点的“红果王”“红椒99”“好龙11”等红椒品种,红椒种植技术日趋成熟,农户种植红椒干劲十足。黄码人把红椒种出了名堂,也“种”出了富裕生活,镇核心区种植红椒近万亩,红椒年总产量约1.2万吨,年总产值超8000万元。
王昊 摄
绿色农业富乡亲
站在自家的生态采摘园里,相比一年前在工厂上班,大李村的孙朋祥黑了不少,“黑也开心,累也高兴。”青提、夏黑、阳光玫瑰……各品种葡萄挂满枝头,孙朋祥和妻子笑着招呼记者品尝:“好吃咧,城里人都开车过来采摘。”
去年秋天,采纳了妹妹的建议,孙朋祥从外地工厂辞职回乡,和妻子承包了30亩地,栽上了葡萄,办起了采摘园。在农技人员和有多年种植经验的妹妹的指导下,辛苦了近一年的两口子,迎来了第一次丰收。两口子估摸着今年的纯收入少说也有20多万元,这是打工挣的两三倍。“妹妹说,还可以养些土鸡。鸡蛋、鸡都不愁销路。”孙朋祥说。
养鸡,让三乐村的村民富了起来。2016年,三乐村被定为市级经济薄弱村。通过和龙头企业合作,村里建成了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鸡舍,开展药膳鸡养殖,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今年我们又开始实施鸡‘缘’巧合农家乐项目。”村党总支书记韩善辅介绍,在养鸡场的基础上扩建成占地170亩的集生态养殖、休闲采摘、土灶烹饪、农事体验、高效种植于一体的精品城郊农业园,“预计年收入可达30万元。”
绿色,是乡村振兴的鲜明颜色,更是黄码镇奋斗的底色。黄码镇将“一村一品”作为富民兴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和富民强村“六包一”,深入推动各村联合企业实施优质农产品产销项目,近5年来,累计完成省级高效农业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1.5万亩,全镇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速达13.13%。预计到2025年,土地向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企业流转率将实现100%。
陈大铭 摄
新兴港城绘愿景
运西村,紧靠京杭大运河,别看只有12个村民小组,可是村里注册了物流、保洁、劳务3家公司。“物流公司的生意今年特别好,一个月能赚5~8万元。”运西村党总支书记汪进说。不过在汪进看来,3家公司目前的运营都是在积累经验,“为以后接大单打好基础。等黄码港建成了,我们这3家公司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黄码镇采访,谈及未来,无论是干部还是村民,提到最多的就是黄码港。黄码港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入海水道交汇处,是名副其实的连接东西、贯通南北、通江达海的“水上立交”。2018年9月,黄码港被省政府定位为区域物流枢纽;2021年,淮安运河港黄码港提升工程被确定为省重大项目。港区黄码作业区码头项目由以港口为核心的水运物流区、功能服务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加工区、特色农业文旅区五大板块组成,建成后,黄码港将成为京杭大运河苏北段最大的现代化内河港口码头,同步建设的临港新城将成为带动片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是黄码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一次重大机遇,更是为子孙后代谋长远利益的根本举措。”黄码镇党委书记王荣生说。
陈大铭 摄
据介绍,淮安运河港黄码港提升工程实施完成后,将进一步完善黄码港区功能,降低淮安大宗物资物流成本,提升片区竞争力,预计将新增产值35亿元、税收1.5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依托黄码港的建设,清江浦区、黄码镇按照港产城一体化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链、服务配套链。黄码镇适时提出“蓝色经济”口号,通过精准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等手段,引进了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益海嘉里食品产业园计划总投资7.5亿美元,至少提供1000个就业岗位。
黄码镇的万瑞花园小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作为农房改善集中住房项目,小区的销售迎来井喷。黄码镇紧邻主城区,以前富了的村民首先进城购房,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重新把家安在了黄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