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自南京发生疫情以来,阜宁县中医院6名护理人员“星夜集结,向疫而行”,经过23天的艰苦奋战,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于13日平安归来!
她们每天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奔波于各栋楼的家家户户。面对各种困难,她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 救死扶伤”的精神。如今抗疫归来,让我们感受她们在前线奋战时的笑与泪……这些难忘的瞬间将成为她们最珍贵的记忆。
张京京
我是阜宁县中医院第一批援宁医疗队的队长。正在值夜班的我刚巡视完病房,手机突然响起:“京京,南京疫情形势严峻,急需支援,刻不容缓!”没有顾及家里两个年幼的孩子,也没有时间告别父母亲人,匆匆收拾行李携同另外3名队员,直奔南京!到达栖霞区后,经调配,到了南京邮电大学进行采集任务。25日,我院又新增2名护理人员来宁支援。这次我们工作的地点是疫情的高风险地区——禄口街道。大家有些紧张,作为队长的我留心观察每个人的情绪波动,耐心地对大家进行心理疏导和防护知识的巩固培训,及时帮助大家解决困难,确保队友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是入户采集,采集试管、咽拭子、手消液、试管架等需要携带的物品繁多,大家集思广益,自制了小包包、物品袋等便于携带。为缓解居民的紧张恐惧感,大家还在防护服上画了可爱图案。在援宁的这些日子里,我们已经习惯每天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被口罩帽子勒出印记的脸庞,被汗水泡白的手掌,被防护服焐得满身的湿疹……
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疫情面前我们冲在第一线,越是艰险越向前!如今我们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兑现了“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誓言。
戴菲菲
7月25日刚下班,我接到去南京支援的紧急通知。作为第二批援宁人员来到南京,我们到达后随即投入了战斗,这段时间南京的天气一直非常炎热,为了防止有队员中暑,我们每天赶早出发,乘车前往采集点,做好准备工作后,挨家挨户上门开启一天的核酸采集工作。
“啊,小嘴张开,阿姨看一下”“可以了,你真棒!”“下一位!请保持距离,请记得用酒精消毒哦”我们一边重复着这些话,一边进行采样……一次采样过程不用半分钟,但我们一天要将这几个动作重复几百次。每次任务结束,当我们缓慢地脱下防护服露出被汗水浸透的衣裤,发现双手因长时间被汗水浸泡而发白、发皱。每当我们耳边响起稚嫩的声音“谢谢阿姨”“阿姨辛苦了”“阿姨再见”无论工作多长时间、身体多么疲惫,内心都充满了快乐和满足。
在南京的二十多天里,我们早已适应了那里的工作环境及节奏,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由红码变成了绿码,我们也发自内心的高兴。疫情防控、人人有责,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我们就应该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份职责与担当,我相信疫情终将过去,我们携手努力一定能迎来最后的胜利!
夏文清
我是一名95后护士。07月22日凌晨如往常一样巡视病房的我,突然接到援宁的紧急通知。当时心里既忐忑又激动,忐忑的是怕不能胜任新的工作任务,激动的是领导对我工作的肯定。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谆谆叮嘱下,我作为第一批援宁队员来到了南京。
8月4日已是来宁的第十四天,晨四点半的闹钟响起,我们小组的任务是去禄口街道陆纲社区某工地给工友们采样,当进入工地后队伍已经排很长了,工友们按照规定间隔一米远。现场也有志愿者维持秩序,烈日在头顶暴晒,我们实在看不下去,就让他们在阴凉处等候。他们说:“没关系,平日里都晒习惯了。”整个采样过程中没有听到一句抱怨,而是一句句:“辛苦了,谢谢你们”。此时我眼睛湿了。
来到南京后,我听到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辛苦了”。这些简单而又淳朴的话语,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这声声的感谢是我前进的动力,让我在南京立下“不灭疫情终不还”之志。
姚士莹
我是一名普通的年轻护士,7月22日那天凌晨接到任务通知的我,匆匆收拾好行装飞奔到医院集合,我很荣幸在这非常时期担任这个非常的任务。
我们到南京江宁的时候,禄口街道已经被全部调为高风险地区,每天都会有确诊病例,加之南京的火炉般的三伏天气,防护服穿在身上正如三伏天进入桑拿房蒸桑拿一样,分分钟汗如雨下,每天上门采集核酸的工作量很大,每天早出晚归,上山、下村、爬楼,每家每户,只要分配到的任务,就要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每天反复的手消毒使得双手不停的褪皮,口罩和护目镜的压痕让我每天晚上不敢照镜子,每天梳头时因头皮不透气导致大把的脱发更是不忍直视。
虽然现在很苦,但我们始终坚信疫情终会过去,我们会和祖国同在,相信山明水秀就在眼前。
陈开开
我叫陈开开,随着南京疫情的爆发,我们的医院也是最繁忙的时候。面对疫情,我们响应号召,众志成城,共同抗疫。得知我要去支援南京核酸工作,能为南京人民奉献出我的一份力量,我很自豪很骄傲。
力量虽小,但可以汇聚成河流。不仅仅是我,我的每一位“战友”都在努力着。在国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将挺身而出。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志愿者章大哥,他主动请缨参加志愿者服务,写下请战书“疫情不散,我们不退”,耐心地为群众解惑,也为我们减轻了工作量。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我们穿上防护服,那种闷热难以言喻,但依然坚持着。我想,让我们坚持下来的,是我们中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力量!此时我不禁想对每一个人说感谢你们,你们辛苦了!疫情无情人有情,黎明指日可待!
李梦莹
我叫李梦莹,是骨科的一名普通护士。7月22日凌晨刚下班到家的我接到前往南京支援的紧急通知,立马收拾简单的行李前往医院集合。在前往南京的路上,我充满了兴奋、紧张以及担忧,但内心的坚定丝毫没有动摇。
在这二十几天的核酸采样过程中,从栖霞到江宁再到禄口,我们经历了台风“烟花”、30几度的高温酷暑,脸上的口罩勒痕更是久久不消,摘下手套发现双手被汗水泡到发白、起皱……是什么使我们没有后退、反而内心更加坚定——不胜不归,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基本职业操守,是逐日递减的新增病例,更是因为南京这座温暖的城市。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很善良可亲,心疼我们爬楼的爷爷奶奶积极配合我们工作、爱和我们开玩笑的工地大哥、三轮车技术特好的志愿者大叔……他们的每一句深切关怀,脸上的每一个微笑和竖起的每一个大拇指都是支持我们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动力。
这段时间,我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不宽的肩膀也能扛事了。此次“阜—宁联手”终将胜利!
8月5日,阜宁县中医院再次组织8名医护人员,迅速组成核酸检测医疗援助队,奔赴扬州的宝应、广陵等地开展一线核酸检测工作。
她们是↓
“疫情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疫情,她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为爱逆行,无惧疫情,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贡献力量。
向战斗在第一线的“抗疫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盼望疫情早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