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听海量经典曲目、定制专属有声明信片、在迷你戏亭过戏瘾……8月13日,“中华淮剧”App上线暨淮剧数字书屋揭牌仪式在盐城欧风花街举行,“淮剧城市会客厅”——喜马拉雅数字淮剧有声书屋揭开面纱,集听、说、学、唱于一体的淮剧体验,线上线下同步推广,全面点燃淮剧迷的热情,让委婉绵延的淮腔淮韵,再绽芬芳。
淮剧又名江淮戏、淮戏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江苏、上海以及安徽等地区有着广泛的受众市场。在文化生活多元丰富的今天,如何让淮剧更好地传承创新,为不少业内人士所关注。在揭牌仪式现场,盐城市淮剧团演员沈醒看着满墙的有声淮剧曲目,听了淮剧数字化保护的进一步设想,感到信心满满:“虽然会定期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宣传活动,但淮剧在年轻人中传承十分受限。如今,数字化赋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利用数字平台,淮剧打破了地域和距离的壁垒。”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淮剧硕果馨香。为加大非遗淮剧的传播普及力度,盐城利用数字赋能让淮剧文化更具“流量担当”。“以有声创新的方式焕活淮剧魅力,让淮剧得到‘原汁原味’的传承,意义深远。”盐城文广和旅游局艺术处处长潘慧萍表示。
据了解,盐城市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将线下淮剧博物馆搬到线上,通过图文讲解、模型切换等功能,多场景展示淮剧博物馆,传承淮剧文化。邀请淮剧知名专家和京剧、故宫数字化团队共同策划,先后形成9大章28个子项的数字淮剧目录框架,把深受戏迷喜爱的经典曲目进行数字化保存。截至目前,成功存储剧目210条、音视频近1300条、精修图片近1500张、剪辑成片近150条,数字化内刊书籍2万多页。
以“中华淮剧”为名,打造全网首个以剧种命名的戏曲官方账号,在微博等九大新媒体平台,和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两大FM音乐平台入驻运维,吸引粉丝近20万人。潘慧萍说,建设中华淮剧官网,上线唯一以“中华”为名宣传地方剧种的应用软件——“中华淮剧”App,视听内容覆盖老中青幼各年龄段,让全国各地的淮剧爱好者组一个不限时空的“戏友局”。
“传统艺术要想传承和发展必须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我们希望通过数字手段,让淮剧在网络生态中不断‘出圈’,以更新颖、更吸引人的数字形象根植人心,只有这样,才能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入圈’,也让淮剧文化更有未来。”盐城数字文化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成先娟介绍,下一阶段,该市将继续围绕淮剧数字化保护,创新中华淮剧新媒体运营方式,增加票友互动、少儿教学体验、情景短剧等内容,提升淮剧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来源:江苏广电盐城中心站/沈春良 通讯员/徐大伟 蔡 兰 金兴晨 编辑/张闻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