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今日上演,用杂技语言讲好红色故事

2021年06月23日 17:18:43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我苏网讯 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用艺术的形式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自5月20日起,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具体实施的江苏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在省内展开。

  6月23日,由江苏省杂技团编创的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在江苏大剧院震撼上演。这是国内首部以杂技报告剧的形式将华中鲁艺那段浴血抗战史搬上舞台的叙事性正剧。

  大幕徐启,运河汤汤,芦苇摇曳,盐阜水乡春光明媚,春阳正暖。运河工打开尘封的日记,华中鲁艺青年师生火热生活和英勇抗敌的往事,从记忆的长河中奔涌而来。

  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用运河船夫的日记形式,记录了上海文艺青年东青奔赴苏北新四军根据地抗日前线,加入华中鲁艺的亲身经历,串起华中鲁艺1941年短暂的抗战历史。以杂技语言重现了华中鲁艺师生在根据地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难忘经历,重点讲述了华中鲁艺师生战略转移过程中殊死抗敌的英雄壮举。

  全剧共分三幕五折,以《我纪念的日子——鲁艺建校》《我怀念的日子——百炼成钢》《我难忘的日子——军民鱼水》《我刻骨铭心的日子——抗敌转移》《我铭记于心的——不忘初心》串起全场,紧扣艰苦建校、学习生活、保卫夏收、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殊死抗敌、转移北上等重大活动、重要事件,层层铺展、次第推进,直达高潮。

  传统杂技如何讲好红色故事,技艺文化如何为内容文化赋形赋能?杂技报告剧《芦苇青青菜花黄》作出了最好的回答。该剧将红色文化、运河文化、铁军精神深度融合在一起,让杂技本体技艺恰到好处地植入其中。全剧紧扣剧情故事,穿插表演了《滚环》、《地圈》、《草帽》、《绸吊》等二十多个杂技节目,一改人们对传统杂技表演方式的固有印象,着力将传统杂技技艺与红色革命题材嫁接,融会贯通、直观鲜活地创造出引人入胜、催人奋进的新的杂技舞台表演样式。

  “艺术鼓舞人民斗争,艺术推动时代前进,这也是我们创制这部杂技报告剧的初心。”《芦苇青青菜花黄》总导演何晓彬说,鲁艺建校正值春季运河两岸芦苇返青、菜花盛开的时节,芦苇象征文艺战士们青春勃发的革命理想和宁折不屈的革命精神,油菜花象征运河腹地苏北里下河水乡大地处处扎根开花的中国红色事业的蓬勃生命力。“我们尝试将杂技本体融入到当今文学艺术载体中,在传统杂技技艺中创造出新的杂技语汇,改变人们对传统杂技的固有印象,努力追求技艺文化向内容文化的深度转变,用传统杂技技艺与红色革命题材嫁接,融会贯通,创造出好看好听、雅俗共赏、引人入胜的一种新的杂技舞台表演样式。”

  《芦苇青青菜花黄》突破以往表演模式,采用“党课+演艺”的创新形式,在演出前通过10分钟的微党课,生动讲述背后的党史故事,引导观众穿越时空走进华中鲁艺那段传奇历史,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背后的艰辛求索。剧目中,演员们以精湛的技艺和精彩的演出,重点讲述了华中鲁艺师生转移过程中殊死抗敌的英雄壮举,生动展示了先辈们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赢得了现场上千名观众的热烈掌声。

  华中鲁艺这段悲壮历史虽然短暂,但殉难烈士们伟大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在这部杂技剧中得以生动再现。该剧以强烈的艺术创造力和表现力彰显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坚贞不屈为筋骨的铁军精神,以军民水乳交融为亮点的运河精神。

  据悉,本次展演从5月20日持续至7月23日,50部大型剧目以及20个小型节目组成的3台综艺节目将在省内各地市轮番上演,组织15部大型剧目在南京展演,其余35部大型剧目和3台综艺节目组台在其他设区市展演。扬州市扬剧研究所的扬剧现代戏《阿莲渡江》作为特邀剧目在南京演出1场。这些剧目以剧场演出和线上直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坚持文化惠民、文化为民,为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营造喜庆祥和的浓厚氛围。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