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我县召开泗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县委副书记、县长杨云峰代表泗洪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小编带您读懂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年工作回顾和“十三五”主要成就
2020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1365”总体思路,全面聚焦“五大突破”,经济社会持续保持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令人瞩目的答卷。
一年来,坚持聚焦稳增长、强调度,高质量发展开创了争先突破新局面。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0亿元、同比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3.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295元、同比增长6.5%。
◆成功跻身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百强县。
◆在三季度高质量发展预考核中位居全市第一。
◆洪泽湖湿地景区创成国家5A级景区,实现全市零的突破。
◆泗洪本土新冠肺炎“零病例”“零疑似”。
一年来,坚持聚焦促转型、提质效,产业升级呈现了量增质优新态势。
◆新招引落户园区项目143个、总投资671.6亿元。
◆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3个、总投资340.3亿元;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84个、完成投资252.7亿元。
◆常泗园区创建南北共建特色园区通过省级审核。
◆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8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31家。
一年来,坚持聚焦强功能、塑品质,城乡面貌展现了靓丽蝶变新颜值。
◆高质量通过省级文明城市现场复核评价,“山河路街区综合塑造”入选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项目。
◆省道330建成通车,国道235主体完工,完成体育路、古徐大道东延等15条道路升级改造。
◆实施城区棚户区改造3329户,完成农房搬迁9636户。
◆拆除违建10.5万平方米,收回集体土地8.05万亩、集体资产13.13万平方米。
◆新建村居小型公厕1148座,建成“五美庭院”示范户10.8万户,建成省级美丽宜居乡村54个,新建城区雨水管网57.5公里、污水管网33.5公里,完成退渔还湖3.62万亩。
一年来,坚持聚焦抓创新、促改革,区域发展激发了蓄势赋能新活力。
◆行政审批承诺时限压缩至91.3%,工程建设领域审批环节由18项精简至6项。
◆深化财税改革,荣获政府采购百强县称号。
◆开展“大湖英才杯”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8个获奖项目成功落户,入选省“双创计划”2人、省“科技副总”30人。
◆被列为全省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颁证示范点。
◆“泗洪县光伏发电应用领跑项目节地模式”被评为全省节地典型案例。
一年来,坚持聚焦办实事、惠民生,共建共享推动了群众福祉新提升。
◆虹州实验学校、县幼儿园西扩工程等建成使用。
◆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综合医院,县第一人民医院与徐医附院建立医联体,界集区域医疗卫生中心试运营。
◆实施农路提档升级37条、120公里,改造危桥19座,获评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支客”倡导人情新风志愿服务项目,荣获第五届江苏志愿服务展示交流会金奖,入围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十三五“主要成就”
“十三五”时期是我县高质量发展持续跨越、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五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
五年来
经济总量不断扩张,综合实力实现大攀升
成功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百强县、位列第97位。
预计GDP突破510亿元,年均增长7.6%;人均GDP跨越8000美元大关,是“十二五”末的1.43倍。
年均排定重大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220个以上。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每年保持6%以上增速。
工业开票销售收入比“十二五”末增长116%,实现翻一番。
五年来
经济结构加速优化,产业发展实现大跨越
工业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56家,是“十二五”末的3.1倍。
斯迪克公司成为全市第四家A股上市企业,13家企业在场外市场挂牌。
累计实施农业结构调整面积90.36万亩,新增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4件,被评为全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县。
被评为农村淘宝全国优秀示范县、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五年来
基础设施投入空前,城乡面貌实现大变化
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创成国家园林县城,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城市、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生态园林城市。
宿扬高速泗洪段、溧河洼特大桥及接线工程、金沙江路等建成通车,高标准实施山河路、青阳路等62条道路改造,新改建等级公路800公里。
新增城区公共绿地267.7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06%。
完成农房搬迁3.5万户,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9个,被列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试点县”。
五年来
生态建设成果显著,绿色发展实现大提升
获批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累计退渔还湖26.62万亩,洪泽湖非法采砂全面禁绝,新建镇村污水处理厂(站)150个,城北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公园案例被生态环境部推广。
五年造林19.4万亩、占全市造林总面积的58.8%,成片造林面积连续三年居全省县级第一。
稻米文化节、国际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品牌全面打响,被评为“全国生态特色旅游县”。
五年来
发展成果普惠于民,人民生活实现大改善
投入20.5亿元新改扩建衡山路学校等68所、新增学位3.6万个。
新增医疗、养老床位3142张。新改建城乡标准化公厕234座,老城记忆等3座“街坊公舍”入选全国示范案例。
获批全市唯一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
全县3.8万户、11.8万低收入人口全部脱贫,3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部达标,全面完成“十三五”脱贫攻坚任务。
“十四五”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对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的“两争一前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市委五届十一次全会和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的部署,紧紧围绕建成全国“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引领区、淮河流域生态旅游宜居之城、全国农村改革先行区“三个定位”,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城乡融合、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创新驱动“五大战略”,着力聚焦工业经济、乡村振兴、现代服务业、城市能级、作风建设“五大突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泗洪“春到上塘”的传奇。
“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集中力量实施好五大发展战略:
实施产业强县战略。
实施城乡融合战略。
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实施民生优先战略。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2021年主要工作任务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6%,实际使用外资9500万美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GDP增速同步,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1%,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 坚定不移狠抓招商、主攻项目,全力积聚经济发展后劲。
更大力度推进招商引资。
年内新招引亿元项目120个以上、10亿元项目30个以上、50亿元项目4个以上,力争突破100亿元以上项目1个。加大对招商引资过程性考核,传导压力、考出干劲。
更大力度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推进投资120亿元的斯迪克产业园、50亿元的鑫华汽车配件、40亿元的绿色智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确保9月底前超20亿元的宏润光电二期、超10亿元的荣晟纺织、洪盛锂电等重大产业项目竣工。
更大力度推进策应扶持。
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相关政策,筛选储备一批涉及长远、带动力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盘子。加快推动大型光伏发电基地项目落户,年内力争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十四五”规划。
二 坚定不移转型升级、做强实体,全力构筑产业发展高地。
千方百计做强培优企业。围绕“221”目标,新增1个百亿级产业。年内完成兼并重组企业12家,净增规上企业40家以上,新增开票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20家,新增省级以上新技术新产品20个。
全力以赴推进要素集聚。
年内确保制造业贷款净增4亿元以上,全年争取“苏科贷”入库企业30家以上。年内入选省级以上人才项目30人以上、省级科创平台10个以上。全年服务园区企业招工1.2万人以上。
持之以恒打造优质平台。
经济开发区要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常泗园区要全力争创省级高新区。年内完成上塘轻纺产业园等6个乡镇特色园区规划,确保全年新落户乡镇园区项目80个以上,竣工项目60个以上,工业开票销售增长25%以上。
三 坚定不移增强功能、精塑形象,全力彰显城市内涵品质。
加快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启动建设盐洛高速工程,年内完成省道268泗洪段等工程主体,青阳路北延等8条道路改造建成通车。上半年新建生态停车场3个,年内完成城区30座老旧公厕升级改造和11个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上半年新建雨水管网28公里,年内疏通市政排水管网470公里。新改建城乡公交站亭28个。
着力彰显城市内涵活力。
年内完成大寨河等3条黑臭水体整治和12条生态河道建设,完成七大类43项游园、道路绿化美化提升工程。9月底前花园口广场二期、绿动创意之家、吾悦广场商贸综合体等投入运营。
更加注重城市精细治理。
构建“城市大脑”指挥中心,探索推动城市运行、社会治理、政务服务“一屏统览”“一网统管”。推进数字城管系统提升、“互联网+明厨亮灶”等项目建设。
四 坚定不移扩大增量、培育主体,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做大做强文旅产业。
全面提升洪泽湖湿地5A级景区建管水平,启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培育营业收入超亿元的文化企业2家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年内打造美食特色街区1条、“地方餐饮名店”10家以上。
大力提升传统服务业。
开展农机大市场等9个专业市场整治,上半年泗洪港朱湖作业区码头投入运营。9月底前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5个。
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
高标准打造25个乡镇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和6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年内入孵科技型企业90家、转化科技成果60项、入驻科技服务机构5家。新建5G基站451座,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五 坚定不移统筹协调、促进融合,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引进超2000万元农业项目50个以上,其中超亿元农业项目15个以上。新建18个特色农业“百园工程”,实施稻田综合种养5.8万亩。新增“两品一标”农产品15个以上。完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新培育省级以上家庭农场15家。
精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实施5个新改扩建和提升改造项目,完成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4500户。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4个、省级美丽宜居乡村15个。新培育省级卫生镇2个。
不断拓宽强村富民渠道。
全年创业富民贷款突破2亿元,新增创业主体不少于4500个,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返乡创业基地1个。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2.6万人次,转化就业1.5万人。
六 坚定不移改革创新、激发动力,全力打造发展更强引擎。
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完善线下“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线上“不见面”审批服务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帮办代办体系。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化“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
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县乡两级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无缝对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益。推行信用承诺简化审批,推动信用体系运用更加规范便民。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
加大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三社”共建力度,新增“三社”共建示范村居5个。加快推进县乡农经队伍体系建设省级试点,实现县乡统管统用。
七 坚定不移兴办实事、增进福祉,全力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治理。
开展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处理省级试点,年内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回收率达到100%,化肥利用率达到40.31%。建成城南污水处理厂,提质扩容建制镇污水处理厂19个,新改扩建村居污水处理站30个。完善餐饮油烟排放设施300家。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山河路学校、泗洪中专、淮北中学初中部等3所学校扩建工程及5所新建幼儿园投入使用,增加学位10940个。加快推进第一人民医院创建二甲医院、界集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创建二级医院,新改扩建村居卫生室5个。完成5个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0场以上,新建乡镇电影院6家。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
健全县乡村三级社会网格化管理,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持续提升“12345”热线服务效能,依法高效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围绕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发生。
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1牢记初心使命,忠诚履职担当。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造福群众作为最大政绩,积极主动履职尽责,善于解决复杂矛盾,勇于战胜艰难险阻,全面扛起新时代赋予的重任担当,全力以赴让泗洪发展更有“温度”、让人民幸福更有“质感”。
2强化法治思维,坚持依法行政。
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发布、政策解读制度,对事关发展大局、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切实提高政府工作法治化水平。
3矢志争先创优,锤炼过硬作风。
紧紧围绕“六稳”“六保”、高质量考核、“五大突破”、招商引资等重点任务,锚定“市内争一流、全省进位次”,在登高望远中放大格局,在对标一流中抬高定位,在保持定力中坚定前行,敢于和最好的比、勇于和最强的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纵向追赶、横向比拼,以立说立行、雷厉风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打造发展增长点,争夺发展制高点,不断开创高质量跨越发展新局面。
4严明纪律规矩,筑牢廉洁底线。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准则,驰而不息正风肃纪。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刚性执行,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加大对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从严整治查处不正之风,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全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为顺利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泗洪而不懈奋斗!
(来源:微讯泗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