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陵“琉璃新塔”看传统营造技艺的当代利用和保护|我苏建筑大师谈

2020年07月23日 13:17:15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20151217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每至夜晚,五彩“琉璃新塔”在古老的明城墙边熠熠生辉。本期大师谈,让我们聚焦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中的“琉璃新塔”,聆听江苏省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韩冬青讲述传统营造技艺的当代利用。

  韩冬青:江苏省首批设计大师、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城市建筑工作室(UAL)主设计师;中国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传统从来就没有一个静止的终结。传统技艺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步地发现、积累、改良,逐步地发展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传统营造技艺而言,有价值的理念、人文的传承更内在,但在技术上可以加入更多现代的新东西,进行新的组合或改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并非是绝对替代性的,不是用所谓“现代”完全取代传统的积淀,而是传统营造技艺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应当是更为多样性的。

  如果这些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传统营造技艺能够活下来、传下去,以后说不定还会有新的认知、新的发现,进而创造出更多新的发展机会。

  传统营造技艺的当代利用是多维的,除了对传统技艺直接利用外,还可以进行逻辑转换、意象挖掘,将传统技法原理经过创造性的转换为现代所用。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项目由韩冬青教授带领的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团队完成。据介绍,该项目中的“琉璃新塔”并非是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复建。纯粹的复建并不符合古塔塔基及地宫遗址保护的要求,而以现在的琉璃制作技术再去复制一个明代的琉璃塔也不具备条件。那么,怎么去表现这个传统技艺,或是文化的特质呢?

  中国古塔是一层一层摞起来的。据介绍,在“琉璃新塔”的建造过程中,韩冬青团队从中国古塔的结构形态入手,利用水平结构在垂直方向的累叠,形成一个耸立的高塔。所以“琉璃新塔”远看轮廓是竖向的,但是它的结构单元形态却是横向的,它有明层、暗层的交替累叠,并在轮廓上产生明显的收分。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塔顶对传统结构形态的传承与转化

  虽然新塔没有直接采用古代的砖石结构或木结构,而是转变成现代的钢格结构再加现代玻璃的做法,但是将建筑整体结构、比例、韵律、材料构造的关系、受力特征都表现出来。这是传统技艺的内涵经过技术和材料的转化而得到传承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金陵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内部

  (素材来源:建筑的文化微信公号)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