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秤传承人古连俊:做秤如做人 人心准秤才准

2019年08月30日 15:27:24 | 来源:淮安民声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经,杆秤是经营谋生的必备品。在淮安市区花街的百年秤店,有一位老手艺人依然坚守着这门技艺,他就是杆秤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古连俊。

  古连俊今年61岁,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习做杆秤。1986年,古连俊25岁,恰逢淮阴衡器厂招杆秤工人,凭着过硬的技术,古连俊顺利被录取。进厂后,古连俊很快成了技术骨干,后又被任命为门市部主任。“那时候做买卖的人手一杆秤,称重全靠它。”古连俊说,“三四十年前,是杆秤最热销的时期,那时候每天光门市卖出的就有上百杆,周边城市来订货,远的还销往内蒙等地,常常供不应求。”在那会儿,古连俊也是小有名气,很多人都慕名而来,找他买秤或者校秤。

  在秤店,记者看到古连俊的工作台上,摆放着手推刨、铁砧子、秤钩、秤钮、铜片等做秤的工具,很多都是古连俊用了几十年的“老伙计”,还有一些是他自制的。

  小小杆秤,做起来却不简单。选料、刨圆、浸泡,打磨,原本粗糙的木头在古连俊手中渐渐变成笔直光滑的秤杆,待校验好刻度钉上秤花,一根秤杆就算基本完工了。制作一根杆秤大约要二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细心操作,容不得半点马虎,稍有闪失,做出来的秤就会有误差,称东西就不会准确,甚至报废,因此古连俊一直坚持精工细作,毫厘必究。他说:“做秤的人,心中也要有杆秤,一头是秤星,一头是良心,一丝都不能差。”最让古连俊引以为豪的是用象牙制作的小盘秤,可以精确到0.1克。“当年卷烟厂还有化工单位这样较精确的数据都是用小盘秤称出来的。

  如今,随着电子秤的普及,杆秤慢慢淡出大家的视野,厂里改制后,门市也逐渐冷清。古连俊曾培养出8位徒弟,也都另谋他业,原先厂里的几十位老工人,也没有一个人做杆秤,但是古连俊仍然坚守在门市上。

  年复一年,青丝变白发,不变的是那份公道,在秤杆子上,也在人心上。“如今我的儿子、女婿都学会做杆秤,不管什么时候,传统文化要发扬光大。”古连俊说,他希望凭着这门手艺,将“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称人心”的传统文化镌刻在所有人的心中。

  (来源:淮安民声 编辑/李明莉)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