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光,家乡之变】水韵盐城:彰显生态宜居城市魅力

2019年05月11日 19:51:0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很多记忆已经泛黄,很多变化正在发生。岁月流转,这些人,这些照片,是否有你的时光故事?是否有你的故土情怀?

  时隔两年之后,“江苏最强朋友圈”又要来了!第二届江苏发展大会暨首届全球苏商大会将于5月20日在南京举行。5月9日起,江苏新闻广播联合我苏网推出系列报道《穿越时光,家乡之变》,带你听时光故事,感受家乡变迁。 


   “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公园两只猴,一个警察管两头。”这曾是人们调侃上世纪七十年代老盐城城区面貌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顺口溜。几十年走来,曾经低矮的平房被高楼大厦所替代,曾经的农田也雨后春笋般“长出”了一个个具有时代印记的城市地标。系列报道《穿越时光,家乡之变》今天请听“水绿盐城”彰显城市名片。    

  建军路、人民商场、登瀛桥是“老盐城”人心目中家乡的标配,今年73岁的成志壮就是地道的“老盐城”之一。在他的记忆里建军路就是市中心。建军路起初只是一条单薄小路,周围并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休闲去处也只有街心公园,不大,却承载了几代人的欢乐。

  “那个时候的建军路周边没有现在这么繁华的,当时周边登瀛桥上都是卖鱼的,是后来才开始慢慢发展起来的。当时,我们盐城最具代表的地标就是'大铜马',它让我们所有盐城人懂得了要铭记革命历史,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成志壮说。

  成志壮的儿媳熊志平也感慨道,多年前,盐城主城区真的很小,街心公园再往南走不了几公里就是农村,在小学的时候,她还经常去那里春游,随着城市格局的提升,城南已经是盐城最具活力的新区。成志壮一家现在就住在这里。“过去我们一家人住在老城区,家里五六口人挤在五十多平方的屋檐下,住得很不舒适。现在我和我老公,公公婆婆,还有儿子一家五口人都搬进了城南新区的商品房里,三居室的房子让一家人不再拥挤。而且这里小区服务好,周边配套完善,环境也更宜居。”

  棚户区改造、水环境治理、交通路网的提升……如今行走在盐城,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标志建筑,一座座四通八达的高架桥,一个个落到实处的创意新区,市容市貌日新月异。

  透过熊志平房间的窗户,能一眼看到区域地标聚龙湖公园,每到夜晚,公园灯光璀璨,映照着湖水波光粼粼,景色真的美极了。“每天晚上我们一家人都会来到聚龙湖公园跑步健身,去欧风花街吃吃美食。周末晚上,还能看到五彩的音乐喷泉,我觉得现在的盐城越来越有大都市的感觉了。”

  成志壮的孙子成思捷今年刚上高一,前不久的语文课,老师布置了以“未来”为话题的命题作文,成思捷说自己在这篇命题作文里,谈到了盐城正在建设的南海未来城,在文中畅想了盐城的未来,一个生态宜居、科技兴城的城市愿景。

  建美“一座城”,带来一方兴。1983年盐城建市时只有9.2平方公里、12.8万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内涵和功能不断提升,盐城的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促进了产城深度融合。加强生态保护,盐城先后创成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如今,盐城已经成为一座智慧、人文、生态、宜居的江苏沿海现代化中心城市充满生机活力。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姜奇卉 盐城台/潘可 编辑/韩瑜)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