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全国总决赛的现场传来喜讯,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肖瑶、肖行健两位同学,从1700多名总决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分获总决赛全国一、二等奖。
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始于2005年,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课堂内外杂志社联合主办。至今,大赛得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38所985、211高校的支持,是迄今为止全国级别最高、最有权威性、最具影响力的中学生作文赛事之一,截止第十三届大赛,全国参赛中小学生累计1400余万人,参赛中小学校17000余所,大赛推荐参加北京大学等大赛协作高校自主选拔测试获奖学生1906人。
本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高中组)共有100余万名高中学生参赛,经过初赛、复活赛、复赛、总决赛的层层筛选,最终选出1700余名写作高手参加北京的现场总决赛。
另外,又从南京传来好消息,在 “我的2035”征文大赛中,经初评、复评、终评等层层评选,我校高三年级方凌艺、黄加云、朱文轩,高二年级曹清扬、 陆帜帆、王欣怡等六名同学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各类奖项。全省共有100人获奖,苏外占全省获奖总人数的6%,比例之高,令人惊叹。其中,方凌艺同学凭借作品《一个三十五岁女人的幸福》脱颖而出,荣获高中组一等奖,苏州大市仅她一人获此奖项。苏州外国语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
获奖学生肖行健 介绍,他对写作的建议是多读书,尽量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向某一个方向靠拢,慢慢在写作的时候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此外,写作不用过分在意章法,尽量写自己亲眼看到、亲身体会过的事情,这样细节会更多更真实,也更能打动人。 肖瑶认为,写作离不开阅读的积累。读书时不一定非要摘抄或者做笔记,有感觉就写下来,随手记在页边也行,不用过于在意读书的方法和工具。读书和写作文,不是仅仅为了拿分,人不可能一辈子考试,但总要一辈子阅读、说话、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