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象调研报告】江苏新沂市:遇见向往的乡村

2023年12月26日 10:06:57 | 来源:我苏客户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赴江苏考察,要求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我苏网携手全国多个县级融媒体中心,推出系列融媒体报道《新“县”象印记——探路中国式现代化县域调研行》,记录我国地方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县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起而寻策、敢为人先、踔厉奋进的火热场面,通过调研和解剖式报道,为各地提供启迪和借鉴。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要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就业促进机制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乡村治理协同推进机制,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

  新沂市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紧邻京杭大运河和骆马湖,水资源丰富,是江苏的北大门、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这里的人们历来有临水而居的传统,也正因为如此,农村人居村落相对分散,而且还有渔民、渔村的特殊居住情况。新沂结合实际,探索出一条以农民意愿为主体、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路径。


新“县”象寻访人伏泰诚(左)与新“县”象推介人梦琳(右)走在新沂的美丽农路山水大道上

  

  今年58岁的沈召明是土生土长的新沂市窑湾镇三桥村人,自幼酷爱文艺,曾在运河撑船摇橹撒网30多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他上岸居住,牵头组建了窑湾古镇渔民艺术团。从撑船摇橹几十载的渔民变成了窑湾古镇景区的正式演员,如今,沈召明登台展示运河水乡的古韵新貌,讲述千百年间时光流转的运河故事。


上岸渔民沈召明(左)在窑湾古镇景区剧场演出

  202171日开始,新沂市骆马湖实施十年禁捕退捕。如何让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上岸后能够稳得住、能致富?新沂出台了《新沂市全面推进骆马湖其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所有退捕失水渔民可享受临时性生活补助,每人每月650元,一次性发放24个月,共计1.56万元;政府还按照每人99385元的标准,为退捕渔民缴纳养老保险,年满60岁以上的渔民都能领取每月715元的养老补助金。


新建的农民新型居住区——渔民新村

  为了让上岸渔民住上安心房、顺心房,新沂根据当地居民居住习惯,专门为上岸渔民建设主房+院落式的“渔民新村”。新村围绕“湖、渔、商、农、贾”五大特色文脉,将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特色产业、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最大程度保留了本地的风俗、风貌和风物,呈现出一派有记忆、有乡愁的村庄景象。社区环境整洁,绿化、管网等设施配套齐全,党建引领推行物业化管理……“渔民新村”新型社区建成了群众期待的模样,深受上岸渔民的欢迎。


渔民沈召明住上了曾经梦想中的新房

  上岸只是开始,渔民开启岸上新生活是关键。为了让上岸后的渔民们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来源,新沂市将退捕渔民作为重点群体纳入就业帮扶体系,在充分了解渔民就业创业意愿的前提下,深入渔民集中区域,组织开展创业培训,梳理出2000多个就业岗位,组织开展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支持鼓励渔民自主创业,扩宽渔民增收致富新路子。


渔民在家门口实现再就业

  如今的窑湾镇三桥村,有八成以上的村民像沈召明一样,投身到运河文旅产业的各种职业,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年人均不足7000元增至人均2.5万元。上岸渔民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住得好,生活好,共同建设和美乡村、美丽家园。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个艰巨的建设任务不仅包括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也包括更高水平的社会治理。

  在新沂,乡村治理不仅是带着农民干,更是让农民说了算。大到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发展方向,小到新型农村社区的建筑风格、命名、绿化,都由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


新型农村社区——新沂市瓦窑镇富驰家园

  一幢幢白墙黛瓦的二层洋房鳞次栉比,一排排竹篱笆与路边的绿树相映成趣,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沥青路直通到家门口……这是新沂市瓦窑镇大山村富驰家园新型农村社区给记者留下的初印象。说到“富驰”这个名字还有一番故事。


梦琳和村书记聊起富驰家园的共建共治细节

  组成富驰家园社区的是瓦窑镇大山村原来的两个自然庄,一个叫“付庄”,一个叫“池庄”。社区建设时,村民们一直商讨着要把村名合并,但是又想着讨个对未来生活的更好期许。村民们最终商议,将“富驰家园”中的“富”和“驰”两个字定为富有的富,驰骋的驰。这样既延续了原有村庄脉络,更代表了村民对美好富裕生活的向往。


富驰家园在物业管理上实现党员+群众自治

  不仅是社区的名字由村民自取,房子怎么建、小区怎么绿化,家前屋后种什么、怎么种……这些都由村民们自主协商决定。村民参与共建共治,村里大事小情大家商量着办,这种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在新沂已经成为常态。


在新沂,农村的大事小情都由村民举手表决

  从农村公共空间治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再到美丽乡村建设,新沂全部列为市人大“一号议案”和市政协重点督办提案,用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金白银,来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巧借特色田园乡村等各类村庄创建平台,高质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苏北“人居典范”,有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百村精品、千村美丽”深化提升、向“百村未来、千村共富”迭代升级。


梦琳、伏泰诚和大山村村民一起聊现在的好日子

  针对美丽乡村建后管护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新沂在各镇村常态开展村庄环境“清洁日”活动和垃圾清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行“门前三包”制,逐步培养群众良好生活习惯,提高群众参与度。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规划设计和建设管护,让村庄的每一次变美都凝聚着他们的汗水和智慧。新沂还与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利用数字技术,研发村庄环境数字化管护平台;设置“随手拍”功能,让社会监督落到实处;利用数字化“积分兑换”,激发群众共管共享热情,让群众从“冷眼看”变为“动手干”,逐步凝聚起和美乡村建设硬核力量。

  乡村塑形铸魂双标并达,群众生活和谐有序。新沂遵循现代化乡村发展规律,顺应民心民意,让一个个美丽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宛如一颗颗明珠,诠释出新时代和美乡村的丰富内涵,辉映出农民群众的幸福笑脸。色彩斑斓的乡村生活图景,在新沂描绘出了令人向往的现实模样。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新沂将继续以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走在前为目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上迎难而上,为全力打造新沂农业农村现代化“一号工程”而不懈奋斗。

制片人:满东广  马丽

统筹:王晴

编导:陆路  沈丹青  洪亮

摄像:赵新访  曹顺  吴磊  徐大幸 姚斌   叶春雷

剪辑包装:黄子珍   张东宇

我苏编辑:张泉泉

设计:陈奇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