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五个战略 世界将看到怎样的徐工?

2023年12月08日 16:50:59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12月1日,中国能建东电二公司大石桥鑫泰200MW风电项目现场,由江苏神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首购、首用的徐工XCA3000轮式起重机成功将重25吨、长95米的风机叶片轻轻拉上107米的高空,精准对接风机轮毂,安装到位。

  徐工XCA3000轮式起重机起重量可达到3000吨,可覆盖10MW以下的风电机组安装,特别在160米起吊高度下,可实现190吨的极限吊重,再次刷新了轮式起重机最高最大吊重纪录。

  “布局‘国之重器’,破局‘卡脖子’难题,我们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推动高端核心零部件早日实现国产化,牢牢占据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介绍说,近年来,徐工在技术创新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先后获得工信部授予的7个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或产品称号。

  7月20日,在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上,徐工集团“领航·攀登”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行动计划以打造“创新开放、资源互补、互惠共赢、协同发展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目标,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徐工集团一个更宏大的产业转型升级答卷正在书写。

  高端化 瞄准世界一流

  全球第一吊XCA3000、全球最大700吨级液压挖掘机、全球最大扭矩的XTC180双轮铣槽机、全球最大马力GR5505矿用平地机、中国出口最大吨位的伸缩臂履带式起重机徐工XCC2000、全球最大39吨压路机、全球超大塔机徐工XGT15000-600S……

  截至今年上半年,徐工机械累计拥有有效授权专利10586件,其中发明专利2817件、国际专利206件;累计制修订并发布实施的国际标准5项、国家及行业标准262项。

  7月5日,央视《天下财经》《经济新闻联播》两次聚焦徐工“全球第一钻”。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跨越浙江舟山境内的西堠门水道,这里水深流急,环境及施工条件恶劣。镜头中,徐工XR1600E巍峨耸立于江面钻孔平台,不惧复杂海洋环境下“深水、裸岩、6.3米超大直径”钻孔挑战,正在向海床下的岩石霸气开钻。

  “啃下了工程中最硬的骨头。”施工项目部负责人说,“XR1600E仅用不到3天时间,钻深近90米,效率超群,为后续超大直径桩成孔施工打下良好基础。”

  “很多核心技术是求不到、买不来的,必须有信心、有耐心、有定力地抓好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徐工集团始终牢记在心。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徐工全面推行原创性、引领性正向研发模式,超前布局前沿技术、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发展规划和发展路径;快速推进创新体系变革从规划到落地,徐工启动“1+6+N”研发体系变革,初步构建了由徐工研究总院牵总、六大专业研究院与各产业研发机构协同的技术创新研发体系,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研究总院,形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最大的动力支撑。

  智能化 实现“数物互联”

  11月30日,以“数智共生 全球共享”为主题的IMIE 2023智能制造国际峰会于徐州成功召开。这次会议上,徐工携手华为打造的“徐工F5G全光工厂样板点”正式揭牌。

  7月20日,在国家工程机械先进制造业集群(徐州)创新发展大会上,徐工集团和IBM签署战略合作协议,IBM将长期为徐工“智改数转网联”项目发布“六经六纬”蓝图路径规划。

  徐工牵手华为和IBM,表明徐工已经下定决心,在全球行业的窗口期冲锋“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以此全面开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新征程。

  近年来,徐工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投入,持续稳固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底盘”,助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以徐工集团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为例,目前已经建立由10条智能产线组成的4个智能车间,建成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和中央集控指挥中心,关键设备数控化率100%,以数据驱动研发端、制造端、市场端的业务协同。效果十分显著,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53%,研发周期缩短32.6%,生产效率提升39.1%,运营成本下降21.4%。

  绿色化 持续领跑行业

  绿色化和数字化一样,是徐工变革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1至10月份,徐工新能源重卡摘得六次月度销量冠军,累计销售4011辆,稳居行业第一,同比大涨78%,市场累计份额达到17.15%,同比增长29.4%,实现销量和市场份额双增。在保持行业份额第一的情况下,销量增幅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11月29日,在第一商用车举办的第八届“谁是第一”年度评选总决赛暨颁奖典礼上,徐工新能源重卡凭实力摘得“2023年度第一畅销新能源重卡”大奖。

  成绩可喜的背后是徐工新能源领跑市场的实力。徐工汽车最早布局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强力打造了中国首台换电重卡、中国首台百吨级纯电动矿卡。目前,徐工新能源重卡保有量国内最多,新能源换电重卡销量全国最高,新能源重卡出口订单全球最大。

  低碳转型,徐工一直在路上。徐工深入挖掘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潜力,有序实施用能结构低碳转型;坚持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应用,打造5G智慧工业园。

  优化焊接、涂装工艺及装备,徐工强化烟尘、VOCs、固废处置,持续推进制造过程绿色化,建成多家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全面布局新能源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打造无人智矿、道路机械无人化施工等示范场景,逐步形成行业领先的新能源、低碳产品集群。

  同时,作为制造业链条上的核心企业,徐工将绿色管理在整个链条上纵向延伸,通过绿色引领、绿色采购,拉动上游企业进行绿色改造,严把供应商绿色关卡,倒逼上游供方开展绿色工艺及绿色精益制造,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工信部“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称号。

  服务化 多形态互动融合

  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两个轮子驱动,一个轮子是数字化转型,另一个轮子是服务型制造;以数字化驱动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服务型制造支撑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

  徐工长期以来坚持发展服务型制造,形成了多领域齐头并进的现代服务业,服务工程机械制造主业,形成了包括高科技研发服务、现代供应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或大数据服务、金融服务、电商平台、后市场备件服务等七大经验做法,成为江苏省首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并顺利入选首批国家级两业融合试点单位。

  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徐工正在推进高端制造业与服务业相融合。加快落地“研产供销服融”全价值链体系建设,挖掘竞争差异点和价值创造点,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系统集成服务、总承包运营、整体解决方案,增强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形成多形态互动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8月16日,工信部2022年度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工作评价顺利完成。徐工汉云再次刷新纪录,荣登全国第二名,连续五年排名跃升,稳居工业互联网行业第一梯队。徐工汉云有一个已经连续上报有关部委4年的“徐工指数”,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变化新型“风向标”,“徐工指数”一直默默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

  国际化 加快产品“走出去”

  国际化是徐工穿越行业周期、打造百年老店、建成世界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

  11月23日,满载着发往“一带一路”国家的工程机械列车从铁路徐州北站出发,6天后将按时到达满洲里口岸。根据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和徐工集团签订的物流总包协议,此次运输为国铁物流总包跨境第一单。

  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徐工产品已经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上半年,徐工实现国际化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33.5%,国际化收入占比升至40.75%,比上年度的29.67%提高了11.08个百分点,多数区域和多数产品均实现高速增长。

  今年5月16日至22日,第五届徐工国际客户节上,来自五大洲的1000多名海外客商沉浸式感受“两汉文化发源地”和现代“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现场千吨级、大吨位新品、海内外批量订单交付发车,投身“一带一路”等全球重点工程建设;今年,徐工先后受邀亮相美国、印度、澳大利亚等国际工程机械展会和第十四届国际基建论坛,凭借过硬产品持续闪耀国际舞台……

  杨东升指出,工程机械的全球化发展可以分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三个阶段。当前,徐工已经由最初贸易出口的“走出去”阶段,进入到深耕本地化的“走进去”阶段,并加速向“走上去”阶段迈进。

  如今,徐工已经形成了产品出口、海外建厂、跨国并购和全球协同研发“四位一体”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拥有近40家海外子公司和330家海外经销商,产品出口到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和高端市场的开拓。

  “徐工金”闪耀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