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书法艺术如何在当代焕发新生、展现活力?11月21日,“大美长江——孙晓云长江主题书法手稿特展巡展(南通)在南通美术馆开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书写的89件长江主题古典诗词书法作品,让长江之势、长江之美、长江之魂跃然纸上。
江苏是我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长江江苏段横贯东西433公里,流经南京、扬州、苏州、南通等8个设区市。千百年来,数不胜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一篇篇华彩诗作,生动展现了长江的历史之美、风物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构建起源远流长的长江历史文脉。
作为2023年“长江文化节”重要活动之一,本次展览根据诗词所表现的不同内涵,分为“一泻千里,东奔入海”、“五湖九派,气象万千”、“人文景观,流光溢彩”、“江声万里,歌咏千秋”、“大哉长江,与天同休”五个篇章。其间作品内容互相交叉,彼此渗融,展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诗人眼中与心中的长江之美。
“我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水长大。”孙晓云说,“今天,我们在诗文歌赋中品味长江文化,感受在城市文明的斑斓光影下长江一泻千里、东流入海的壮丽景象,寄托了我们长江儿女的一份特殊的情怀。”
南通地处长江入海口,依江而生、因江而兴,有着“扬子第一窗口”“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是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重要支点城市。南通文脉昌盛、底蕴深厚,拥有5000多年的江海文明史、10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100多年的近代辉煌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书法艺术领域,南通地区最早的书法作品可以追溯到五代天祚三年(937年)的姚存题名刻石,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宋代以后,南通地区书法名家四起,群星璀璨,明靖进士顾养谦、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江北名士”丁有煜、“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以及开近现代之先河的张謇等等,都是南通著名的书法大家。他们集百家之所长、融个人之所思、创地区之所新,在南通书法史上留下了宝贵遗产,使南通的书法艺术成为了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陈冬梅
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市长陈冬梅表示,孙晓云深入历史寻找书法之美,创新形式凸显时代之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次的“长江”主题书法展,让书法一点一滴入心、一笔一画传承,这既是长江南通段“沧桑巨变”的现实写照,也必将为南通美术事业更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来源:江苏广电南通中心站/龚丹)